阿司匹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新编麻醉药物实用手册》第401页(1515字)

【别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参见第三十四章阿司匹林项下。

作用

(1)本药系水杨酸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

(2)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如剂量适当,在24-48h内即可使关节剧痛、红肿迅速缓解,体温下降,脉搏变慢、病人全身感觉好转,疗效确实迅速,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迅速镇痛,病人全身感觉好转,关节组织及其周围结构的炎症亦减轻,目前仍是首选药物。

(4)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并能防治血栓形成,这种作用已被用来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治疗黑蒙症(视网膜血栓引起的发作性单侧视力丧失)。

用途

(1)防治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

(2)解热镇痛,常用于体温过高、感冒、头痛、肌痛和神经痛。对急、慢性痛风有一定疗效。

(3)治疗胆道蛔虫病有90%疗效。

(4)预防老年病,如心肌梗塞,老年性白内障等。

用法和用量

(1)口服:每次0.3-0.6g,tid,饭后服,解热镇痛;预防心肌梗塞0.3g,qd;预防暂时性脑缺血0.6g,bid;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0.6-0.9g,qid。

(2)抗风湿:3-5g,q3h,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血栓性溃疡1-2g·d-1,分次口服;胆道蛔虫病0.5g,tid,连用3d,阵发性绞痛停止后进行驱虫处理。

(3)预防搭桥术后再狭窄和显微外科术后血栓形成:0.05g,qd。

剂型与规格 片剂:0.3g,0.5g。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口服时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用较大剂量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出血(无疼痛症状),使溃疡病加重或引起胃溃疡。

(2)一般解热剂量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应用大剂量(6g·d-1)或长期使用时,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若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使胃肠出血加剧。

(3)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其中哮喘最严重,有可能致死。

(4)水杨酸样反应,应用剂量过大(>5g·d-1),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头痛,甚至精神失常,总称水杨酸样反应。严重者停药,并服碳酸氢钠,以加速药物排出。

(5)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后忌用本药,否则可诱发RegeQ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妊娠期妇女忌用。忌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和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