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1:35:1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796页(1462字)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和。

包括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它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政治经济管理职能,按照一定时期内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合理确定和调整有关各方面在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中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此,制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

“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我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贯彻执行;我国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央的统一政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坚持统一政策,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搞分散主义。但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相差悬殊,需要依靠地方、企业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地处理问题,以保证国家统一政策的全面贯彻。

因此在坚持统一政策的前提下,还必须实行分级管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其基本特点是企业管理带有浓厚的政府机构色彩,大多数企业实行类似政府机关的供给制。虽然提出了加强经济核算和企业经营成果的考核,但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并未正式确立。

此外,无论从哪方面看,这时期根据地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很小,生产力水平也很低,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队伍。(2)过渡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这一时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与当时国情基本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其具体表现:一是通过对官僚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所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一支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队伍;二是逐步建立起了以政府直接经营企业为特点的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三是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学习和引进了苏联的经验。

(3)1978年以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通过1958-1970年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使这一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发展的一元化趋势,即把国家所有制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唯一最高形式;二是国有企业建设以生产为中心逐步变为以政治斗争为中心;三是在计划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五定”、“五保”为核心的国家与企业关系;四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力求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建立有利于职工民主管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1978年以后,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了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第一、二步利改税以及承包制等等改革,促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但是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所存在的产权关系模糊、职责不明;政企不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运营效益不高、使用管理不善等弊端并未真正根除,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以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以及“政企分开”为理论依据,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两权分离”以及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按照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对国有资产实施专业化管理和经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