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年龄分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页(1350字)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小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其形态、功能都在不断的成长。在这阶段中,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功能尚不完善,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得病后机体反应与成人也不相同,不是成人的缩影。
为了更好地掌握小儿特点,指导儿科疾病防治工作,根据小儿年龄、体格发育、饮食改变、性的发育及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等,将小儿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胎儿期:由受孕成胎到分娩为止。母亲的健康、情绪、营养状况、某些疾病等,都可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小儿的保健工作应从此期开始,要从各方面注意母亲的健康状况,以保证胎儿能够得到正常发育。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1月。此期是由母体内依赖母亲转到母体外独立生活的适应阶段。由于此期内各系统发育及其功能尚不完善,抵抗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易受外界因素刺激而致病,得病后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故必须加强护理,尤其对未成熟儿,更应加强护理。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喂养、皮肤清洁及预防感染等。
三、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1月到1岁。此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薄弱,如喂养不当,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及营养紊乱。在生后前半年,婴儿是由母体获得一部分抗体的,对有些传染性疾病,有一定先天免疫力,后半年则来自母体抗体渐少,对外界接触机会增多,故易患传染病。此期重点应注意喂养,按时增加辅助食品及进行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3岁。此期小儿发育较婴儿期减慢,活动能力开始增强,大脑皮质功能增强,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建立,逐步有了认识外界的能力,故应注意加强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此期神经系统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如有高烧及毒素刺激,易产生惊厥。又因机体抵抗力低,与外界接触机会多,易患各种传染病,故须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工作。
五、学龄前期:3~7岁。此期小儿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仍易患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开始增多,活动渐多,易发生外伤,必须加强教育与照顾。此期能用语言表达客观事物,需要正确教养,应注意培养儿童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六、学龄期:7~12岁,我国北方各省以14岁以前为小儿年龄,南方各省以12岁以前为小儿年龄。此期小儿生长发育由慢增快,大部分器官均得到比较充分的发育,肌肉系统发育加快,动作技能比较精巧,乳齿换为恒齿,大脑皮层机能进一步发育,第二信号系统更为发展,可以入学学习,小儿性腺也开始发育(一般女孩比男孩发育早),男女性格已有较明显区别。一般疾病表现也接近于成人,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但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发病率明显升高。对外界接触密切,智力与体力发育迅速,此期应加强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同时使其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