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361页(2222字)

【别名】 氢氰酸。

【理化性状】 氰化氢(HCN)为无色气体,在26.5℃以下温度为水白色液体,具有轻微的苦杏仁气味。普通市售品纯度为96~99%。溶于水、酒精、乙醚。溶于水即为氢氰酸,水溶液呈弱酸性,易挥发为氰化氢。分子量27.03,相对密度0.688(20/4℃)(液体),密度0.938(气体),凝固点-13.3℃,沸点25.6℃,闪点-17.7℃。

【危险情况】 (1)本品尤其蒸气剧毒,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会引起中毒。少量吸入能导致失去知觉或死亡。由于经皮肤可吸收,因此空气中如含量高到100ppm时,即使单独使用隔绝式呼吸器而不穿防护服,亦不能起到防护作用。(2)易燃,燃点537℃,有较大的燃烧和爆炸危险。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41%。气体或蒸气比空气轻(蒸气密度为0.9),液体比水轻(相对密度0.688),容易成不稳定状态,长期放置能发生爆炸。空气中的容许浓度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为0.3mg/m3,美国为10ppm。

【不相容性】 与碱(如苛性碱)、胺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电镀时大量接触氰化氢。制药工业中,制备维生素B12时,应用氰化氢。染料工业中,利用三聚氯氰制备活性染料。用于制备氧氰酸和含氰化合物。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产生氢氰酸和丙酮氰醇(丙酮氰醇是制造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主要原料或中间体)。丙酮氰醇在碱性溶液或受热后,可大量产生氢氰酸。在煤气厂和炼焦炉中亦有氰化氢产生。还用作熏蒸剂,杀剂,农药,螯合剂。

【侵入途径】 蒸气吸入,液体和浓蒸气经皮肤吸收,摄入,与眼和皮肤接触。

【侵害部位】 肝,肾,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氰化氢是一种轻度上呼吸道刺激物,轻度刺激鼻和咽喉。皮肤和眼与液体接触时,亦产生刺激作用。

氰化氢是一种窒息性剧毒物质,其作用机制是基于它与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Feh)具有强大的亲合力。氰化氢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牢固结合后,阻止了三价铁离子的还原,使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形成了细胞内窒息。氰化氢还能抑制含铁、铜、锌等金属的酶类及含巯基酶的活性,使人体的生化过程发生障碍。氰化氢的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都能致死。较大剂量能很快引起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死亡。较低量的暴露能引起衰弱无力、头痛、恶心和呕吐。继这些症状之后可能发生神志丧失和死亡。

【急救】 此化学品如进入眼中,立即用洗眼剂或水冲洗;如接触皮肤,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如误被吞服,催吐,洗胃,给予医学注视,严重者不进行催吐,立即送医院救治。特效解毒剂为亚硝酸盐和硫代硫酸钠。

【防护措施】 操作时须穿防护工作服,戴防护镜。工作者如皮肤被弄湿或受到污染,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工作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立即脱去,以避免燃烧危险。操作现场应备置安全信号指示器、洗眼剂和冲洗装置。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时,应特别注意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肝和肾功能、血液的检查,并注意晕厥或头昏发作病史。急性中毒时检测血中CN含量,有助于诊断。尿中硫代氰酸盐含量的检测对诊断也有参考意义。但是非特异性的,对抽烟者应进行检测。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用装KOH的起泡器采样,离子选择电极分析。

【贮存】 贮存在钢瓶内,或用惰性物料吸收,存放在铁皮罐内,外加箱皮保护。最好使用露天或附建的仓库在户外存放,室内须放在易燃液体专库内。与其他仓库隔离,并远离容易起火地点。在库内存放期一般不得超过90天。

【运输要求】 (1)液化氰化氢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明“易燃、有毒品”标记,不得接受乘客,不得空运;(2)5%以上的溶液容器上标明“易燃、有毒品”标记,不得接受乘客和空运;(3)不稳定氰化氢不得运输;(4)5%以下液体须标有“有毒品”标记,不得载有乘客。

【灭火措施】 火灾时可用干粉灭火剂、CO2或抗溶性泡沫灭火。用水扑救无效,但可用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保持冷却。对渗漏物可用雾状水将其冲离火场,并将其稀释成不燃混合物。对炽烈或大规模火灾,灭火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的地点进行。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利用氯气或次氯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将其转化成氨和二氧化碳。为完全破坏氰化物,可采用控制焚烧的方法。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是,如从氨基氧化过程的废气中回收氰化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