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氟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常见食物中毒防治手册》第173页(2128字)

【概述】有机氟是一类内吸性杀虫剂。多用于防治棉田、果树、森林或草原等方面的虫害及害,效果很好。经常使用并常能引起误食中毒的主要有氟乙酰胺(FCH2CONH2)和氟醋酸钠(氟乙酸钠,FCH2COON2)等两种。

(一)氟乙酰胺中毒 1.概述:氟乙酰胺,又称敌蚜胺、氟素儿。是白色针状结晶体、无嗅、无味、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不溶于脂类。

氟乙酰胺属剧毒物质。人口服,半数致死量每公斤体重约为2~10毫克。大白鼠和小白鼠口服半数致死量每公斤体重分别为5.3毫克和33.12毫克;豚鼠为1.033毫克。

2.毒理作用:氟乙酰胺系神经性毒物,进入人体后即可脱氨形成氟乙酸,从而破坏三羧酸循环。氟乙酰胺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糖代谢过程等。

3.临床表现(1)潜伏期:短者0.5~2小时,长者15小时左右。有的也可再长或再短。

(2)症状:病人大多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口渴、上腹部有烧灼感、腹痛、体温下降、疲乏无力、四肢麻木;病情较重者还可出现分泌物过多、呼吸不畅、以至出现呼吸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损害、心律紊乱、烦躁不安、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惊厥、痉挛,甚至反复发作;最后有的病人可出现肠麻痹、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循环衰竭。

一般按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两型:①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可称其为神经型。②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可称其为心脏型。

4.诊断:(1)查清误食有毒食物史:病人有误食氟乙酰胺或被其污染的食物或被其毒杀的畜、禽、兽肉等的历史。

(2)测定血中柠檬酸或氟含量水平:检查病人血中柠檬酸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值(2.5毫克),或血氟含量是否高于正常值(0.2~0.5毫克)如果高于正常值时即有诊断意义。此外,病人的血糖、血酮或尿氟的含量也可增高。

5.治疗:(1)催吐、洗胃:发病早期,催吐、洗胃效果较好。洗胃液多用清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给病人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或生蛋清,以利保护胃肠粘膜。如效果不好可以导泻。

(2)解毒治疗:乙酰胺(又名解氟灵)是氟乙酰胺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肌肉注射每次2.5~5克,每日2~4次,5~7天为一疗程。

(3)对症治疗:主要防止心肌损害和呼吸抑制;其它根据需要及时给予镇静、安定、解痉以及补充液体和预防感染的相应治疗。

6.中毒原因及预防:参阅砷化合物中毒。

(二)氟醋酸钠中毒 1.概述:氟醋酸钠(氟乙酸钠,简称1080),是白色絮片状结晶粉末,无嗅、无味、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

氟醋酸钠属剧毒药物。人口服7毫克可引起中毒,70毫克可导致死亡;也有文献记载,对人的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为0.5~2毫克。对大白鼠的口服半致死量是0.22毫克。

2.毒理作用:氟醋酸钠是与乙酸盐代谢有关的酶系统毒物。它能影响三羧酸循环,妨碍正常代谢,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受损。

3.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在食后6小时左右发病。

(2)症状: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痛、流涎、流泪、流汗,病情较重者还可出现四肢麻木、周身无力、肌肉痉挛、精神恍惚、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不整、心房纤颤,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最终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4.诊断:参阅氟乙酰胺中毒。

5.治疗:(1)一般治疗:立即催吐,然后以0.5~2%氯化钙溶液洗胃。如需要时可用硫酸镁导泻。

(2)解毒治疗:①用60%甘油醋酸酯,每公斤体重为0.1~0.5毫克。成人肌肉注射每次6~30毫克,30分钟一次。

②用50%乙酰胺,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6~8小时一次。

(3)对症治疗: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心脏、肝脏、肾脏和脑组织的有效治疗方法;预防休克,防止循环和呼吸衰竭。

6.中毒原因及预防:参阅砷化合物中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