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口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17页(6253字)

1.世界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怎样?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如何?

据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为1~2万人;到公元前10万年,即旧石器时代后期达300万人;公元前6000年,全球人口近3000万人;公元元年世界人口才3亿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公元初~1000年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0.02%,15世纪以后稍许加快,但平均每年递增也不过0.2%;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长速度大约保持在2%左右。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史前时期需要几百世纪,到封建社会缩短到几百年,世界进入资本主义以后则进一步缩短到100年,而在二次大战后,又从100年缩小到40多年。全球在1830年增加第一个10亿人口用了400万年;到了1927年,增加第二个10亿人口时,用了397年;1960年增加第三个10亿人口用了33年;1975年增加第四个10亿人口用了15年;到了1987年增加第五个10亿人口时只用了12年。可见人口多,增长快,这就是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

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据联合国1978年作的预测,未来世界人口如果平均每年净增长的绝对数在80年代为8600万人,90年代为9300万人,到本世纪末总人口将达到61.99亿。70年代后期直到2000年,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年下降。根据联合国预测,1985~1990年自然增长率为1.45%,1990~1995年为1.34%,1995~2000年为1.2%,其中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将十分明显,预计到200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不过0.3%,其中欧洲地区几乎可以达到静止水平。

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是:在今后的十几年内,平均每年将有1300~1400万对新婚夫妇。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每年将有1000万以上的婴儿出生。在多胎生育状况短期内还不会完全改变的情况下,预计我国每年增加的人数仍要高达1000万左右。到2000年,全国人口将在12亿左右。

2.当代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代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人口数量太多,增长过快,给各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人口发展太快,人口与粮食的平衡失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吃饭问题成了一件难事。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有一批国家粮食产量赶不上人口的增长,1979~1980年这样的国家有17个,1981年有31个。当前世界人均粮产的增长幅度呈递减状,1946~1950年期间差幅是2.5%,1950~1960年间缩小到1.3%,1960~1970年间又缩小到0.8%,1970~1980年间再度缩小到0.5%。

第二、人口发展不平衡。从1950年到70年代末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始终比发达地区高出18‰以上,在人口死亡率方面高10‰,与此同时,发达地区却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不断上升,死亡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

第三,人口与就业问题。世界人口高速增长,带来了劳动力大量过剩,失业人口越来越多。同时,人口增长率过高,极不利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据联合国劳工组织统计,1970~1978年全世界失业劳动力已经增到4.5亿,其中亚洲近3亿人。据统计,1977年具有高人口增长率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55%左右,而在人口增长率很低的发达地区,这一比例却高达65%。

第四,大城市人口膨胀。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10万人以上城市的人口,1950年为4.1亿,占全部城市人口的58%,1970年增加到8.6亿,占全部城市人口的62%;1950年全世界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6座,人口合计为4700万,到1980年这样的城市发展为26座,人口合计为65000万。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不过13.6%,1950年增加到28.4%,1980年又升至40.9%,1986年为43%。由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特别是不发达国家,这样便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失业人口增加,坏境污染等等。

第五,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向。在欧洲、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14岁以下未成年人口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比不发达地区高出近2倍。预计1990年其人口老龄化率将提高到47.3%,2000年将提高到54.7%。预计,未来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一切年龄组的人口,比如2000年以后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为2%,超过那时全球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全世界1950年的老年人口有2.14亿,1975年增到3.46亿,预计20世纪末将增到5.9亿。

3.为什么人口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互相制约的。社会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活资料的生产,就不会有社会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人口的存在和发展;人口又是社会经济行为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口,也就不会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之,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这种比例关系同社会经济过程中其他各种比例比较,是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只有两者互相适应,协调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前进,否则就会延缓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口发展;而人口作为劳动力的来源,它的变动和发展也必然会给经济发展以一定的影响,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数量上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过少,密度过小,增殖过慢,往往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作用;而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基数过大、密度过高,而社会经济又发展较慢,这就不利于资金的积累,也不能使劳动年龄人口充分就业,从而也会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即是说在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那么人口发展的速度也会相应加快;而人口的发展加快,在当时条件下,又会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4.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平衡产生什么影响?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经过长期的演化,产生了原始生命物质,并进而产生了人类这种最高级生物。人类所以能够产生并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是因为这里有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空气、阳光、土壤、水、岩石、矿藏、森林等物质因素,并且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人类“互利共生”。千百万年来,人类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正是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这个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大,有大气,水,土地,矿藏等等,由它们组成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人类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以及呼吸的氧气,都是由生态系统提供的。然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数量增多,生态系统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如被称为生态系统的主干和调节中枢的森林资源,它所蓄积的生物最丰富,仅地球上温带阔叶林和亚热带森林的生物蓄积量,每公顷就是400~500吨,因此人们称森林是人类的“食物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之乱砍乱伐,世界森林遭到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重。70年代以来,世界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800~2000万公顷,1958年森林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1978年已减少到1/5。我国的森林资源消耗也越来越大,现存的森林资源已经很少,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如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减退,物种灭绝,大气污染严重,恶劣气候的频频出现等等。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开发和消耗,严重地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城市环境污染中,仅废水、废气和工业垃圾中的致癌物质就达到了1000种以上。

生态环境的污染,首先影响和危及人口健康,使人类一代代地慢性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降低了人们对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抵抗力。同时环境污染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日本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20亿美元,美国造成3000亿美元的损失。

5.人口发展为什么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相协调?

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后代,首先是赖于有生活资料的保障,而保障人口生活需要的食物、衣服、房屋等生活资料,又来源于周围环境,即来源于海洋、土地、空气、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泊。而人类为了取得生活资料,不能像一般动物那样,仅仅靠大自然恩赐,而是要制造生产工具,自己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人类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是取自自然,所以,自然资源的状况如何,都对人口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限的量。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生产一吨粮食需要用水450吨,生产一吨肉类需要提供3.1万吨水,生产一吨甘蔗需水150吨,生产一吨钢需耗水200吨,造一吨纸需耗水200~500吨。然而地球的水资源却少得可怜,从表面看,在5亿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约有3亿多平方公里被水覆盖。但海水不能直接应用,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只有地球表面总水量的0.2%,地球偌大的水资源中,淡水只占2.7%。如果把淡水资源的总体作为100,就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占77.2,以冰山和雪的形式汇集在地球的两极,至今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第二部分为22.4,以地下水的形式深深蕴藏在地球深处,很难开发利用;第三部分为0.4,孕育在浅层地下和江河湖泊之中,约126000立方公里,仅占地球水资源的0.0091%,这才是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物,包括人类在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由此可见,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很不充裕的。可以这样讲,如果世界人口继续高速度地持续增长,如果对淡水资源的利用仍不加以节制,就会面临缺水的严重局面。其实目前世界上不少地区和国家,主要是非洲、西亚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出现了缺水现象,如埃及,按人口平均的淡水占有量还不到1000立方米。我国总水量约占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占量在世界上排第88位。

正因为自然资源对于人类来讲,既是广阔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人口的发展必须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相协调,不能使自然资源超负荷。

6.为什么说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期性和法令性特点的重大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正是上述这样性质的重大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是由我国人口状况决定的。我国的人口发展至少经历了50万年以上,从第一批猿人到原始社会末期,50万年的时间只发展到1000万人,而最近这5000年却发展到11亿。人口发展的速度后5000年比前5000年快10000倍。在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9年间增加了1.3亿,而建国后的30年,人口增加4.3亿,近30年比前109年人口发展速度快15.6倍。由于新中国建立20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发展失去控制,形成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基数大,年龄构成偏低的特点,严重地妨碍着四化建设。

第二,是由我国的经济文化条件决定的。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就有102人,比世界平均密度30人多出两倍多;全国耕地面积15亿亩,每人平均不足1.5亩,还不到世界人均5亩的1/3;人均森林面积1.8亩,只有世界人均15亩的1/8;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人口多,使我们的教育水平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距很远。据调查,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还有2亿多文盲和半文盲。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既要发展生产,又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第三,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是我们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战略方针。我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四,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将相对减少,在质量上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个要求反映在人口上,必然是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尚未极大丰富,这就更需要从发展生产和控制人口两个方面去努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就是说,在本世纪末,我国实现小康水平,不但要努力实现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还必须力争把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左右。

第五,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计划生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变几千年人们在婚姻生育上腐朽的传统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生育子女的科学的生育观,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四有”教育为指针,引导人们摆脱旧的生育观的影响,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用一句话概而言之,即是: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个世纪中期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保证条件。道理很简单,把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不仅可以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