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14页(160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软体动物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生用名生牡蛎,煅用为煅牡蛎;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并含有硫酸钙及铝、镁、钾、铁等微量元素;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及耳鸣等,可与骨、龟板、白芍等配伍;若为热病伤阴、肝风内动、四肢抽搐等,常与龟板、鳖甲等配用,如三甲复脉汤。用于肝阴不足所致心悸不安、胆怯惊恐、烦躁不寐者,常与龙骨、枣仁、远志、夜交藤等同用。其软坚散结功用可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等,常与浙贝母、玄参配伍,如消瘰丸;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以治肝脾肿大,常与丹参、泽兰、鳖甲等配伍使用。本品煅用,长于收敛固涩。治自汗、盗汗,与黄芪、小麦、麻黄根配伍,即牡蛎散;治肾虚精关不固,与沙苑蒺藜、芡实、莲须等配用,如金锁固精丸;若治崩漏、带下,则与煅龙骨、乌贼骨、山药等同用。此外,本品有制酸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及胃溃疡等。

〔本草撷英〕 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症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瘘,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甄权: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症。

时珍: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指掌:其用有四:男子梦寐遗精,女子赤白崩中,荣卫往来虚热,便滑大小肠同。

〔名医心得〕 焦树德:佝偻病 认为本品含有钙质,与苍术等配合,可用于小儿钙质缺乏的佝偻病等病。[1]

胡国俊:肝经虚风上扰 胡氏治肝经虚风上扰之头晕,心烦口苦,夜寐多梦,耳鸣眼花等,常以牡蛎配夏枯草,以奏镇熄风阳,清利上窍之效,随证加减,可见良效。[2]

岳美中:盗汗 岳氏常以牡蛎配杜仲、麻黄根治疗盗汗,取其补肾固涩止汗的作用,每获显效。[3]

〔药理与应用〕 有制酸作用,并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所含钙质较多,能补钙。临床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及佝偻病等。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15~30克,宜先煎。外用:研末外敷。

〔按语〕 牡蛎性寒质重,功效与龙骨相近,临床二者多相须为用;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关于炮制方面,生牡蛎平肝镇静之功见长,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之效较强。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第二版:110

[2]胡国俊.牡蛎药对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4):30

[3]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329

上一篇:朱砂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