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对象的选择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289页(1422字)
价值分析的目的,是提高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其原则是依V=F/C为基础,选择价值低的部件、零件或作业为分析对象。具体可从设计、制造、销售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确定。例如,对设计方面可进行分析的有:(1)设计年代久,技术落后,且有改变设计的可能;(2)未经严格设计的产品;(3)产品的结构复杂,有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的可能;(4)产品重,体积大,用料多,而且有减轻重量、缩小体积的可能。在生产制造方面:(1)工艺复杂,工序太多,而且有简化工艺、合并工序的可能;(2)产品加工方法陈旧,工艺性差,而有改进工艺、提高工艺性的可能;(3)产品材料利用率低;(4)产品的废次品率高,而有提高质量的可能。在销售方面:(1)优先选择市场销售量大的产品;(2)优先选择竞争激烈的产品;(3)优先选择用户意见大的产品;(4)优先选择盈利大的产品。在成本方面:(1)选择成本高、利润率低的产品;(2)选择占产品成本比重大的零部件;(3)选择功能不重要而费用高的零部件。
选择价值分析对象的方法有经验分析法、ABC分类法和费用比重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又称因素分析法,它是依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对产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提出意见,然后集体讨论决定价值分析的对象。分析时要注意区别主次和轻重缓急,即要考虑到能满足提高价值,又要考虑到有实现的可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易可行、节省时间,而缺点是精度差,主要应用于粗选对象阶段。
ABC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在观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中所发现的不均匀的分布规律。即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多数人占有少量财富,通过分析后找出的规律。后来人们把这种规律用于成本分析和库存管理分析等许多经济管理中。同样,将这种规律应用于价值分析也是很恰当的。即将某种产品的成本逐一分析,把每一零件所占成本从高到低排成顺序。通过排序,可将只占零件总数10~20%,而占有成本总数却为70~80%的这类零件称为A类;占零件总数为70~80%,而成本只占10~20%的这类零件称为C类;其余则称为B类。这样,A类零件虽少,但所占的成本多,是价值分析的重点对象。至于B类零件可视其具体情况是否进行价值分析,而C类零件显然是不必作价值分析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重点,以数量少成本多的零件做为对象,有利于集中突破,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下面通过由42种零件所组成的产品为实例,说明ABC分类法的步骤:(1)将42种零件按成本依次排列填入表2.6.5-1中;(2)根据零件的累计件数,求占全部零件数量的百分比;(3)根据零件的累计成本,求占全部零件成本的百分比;(4)将全部零件按分类原则划分为如表2.6.5-1所示的A、B、C三类;(5)选择分析对象。
表2.6.5-1
费用比重分析法,是根据各个对象所花的某种费用占该种费用总额的比重来选择价值分析对象的。例如,要降低能源消耗费用,则可列出所有消耗能源的单位和项目,算出费用比重表,优先选择比重大的作为价值分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