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腰椎管狭窄症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99页(2967字)

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腰椎中央管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变形或狭窄,而引起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病因病理】

椎管是由各个椎孔连续而成的管腔,腰椎管较宽而其内为较细的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椎间孔为相邻椎骨两侧椎弓根上下凹缘切迹组成的孔,是神经根的通道,正常神经根占其上半部。由于先天(原发)性的因素,如椎弓根或椎弓间距离发育较短,软骨发育不全等,这些先天性因素在幼年时并不产生症状,可到青年时期,由于脊柱负重和活动量增加,损伤机会增多,容易引起症状,特别是中年以后,由于退变使椎管进一步狭窄而产生症状。以及后天(继发)性的因素,如腰椎前突畸形,脊椎滑脱,腰椎骨质增生,椎板增厚,关节突肥大,黄韧带肥厚,畸形性骨炎,椎间盘椎管内突出,椎体骨折后,椎管周围软组织损伤血肿及炎性变,术后局部粘连,瘢痕形成等原因均能使椎管前后、左右内径缩小或断面形状异常,而致使其椎管狭窄,产生临床症状。这种狭窄可能是骨的变化,或者是软组织的改变而引起。根据狭窄的部位可分为椎管型(中央型)、侧隐窝型(根管型)及混合型三种。

【诊断】

(一)症状

1.发病缓慢,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

2.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多在下腰部及骶部,有的放射到下肢。常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灼痛等。少数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臀部甚至腹股沟部。症状可单侧,但多见双侧或左右侧交替出现。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多而加重,卧床休息后即可减轻或缓解。

3.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当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腿痛,甚至下肢麻木无力,并随行走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以至不能继续再行走,需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方能缓解而继续行走,但走后症状又复出现,又需蹲下休息后方能缓解者为马尾性间歇性跛行。但患者对骑自行车无影响。

4.下肢疼痛、麻木,行走无力甚至可出现尿急或排尿困难。

不同部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二)体征

1.自述症状重,客观体征轻。弯腰或骑自行车时症状减轻,站立行走或腰部后伸时症状加重。

2.脊柱可有侧弯,腰部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阳性,常没有明显固定性的压痛点。

3.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无力,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肌为最明显。

4.触觉及痛觉减退,以小腿外侧及足的外侧针刺痛觉减退或消失为最常见。有时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常无变化。但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5.若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无力或阳萎现象。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正位示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面硬化,椎弓根间距变短,椎板间隙狭小,椎间隙狭窄等;侧位示腰曲变直,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椎体滑脱,椎弓根变短,腰骶角增大等;斜位示椎间孔变小,关节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等。一般认为腰椎管的矢状径数值小于13mm者即为椎管狭窄,在10~12mm者为相对椎管狭窄,在10mm以下者即为绝对椎管狭窄。

2.CT扫描,可直接显示椎管横断面形态,了解椎管狭窄的真正病理状态,对本病有助于诊断。

3.脊髓造影,可显示“蜂腰状”缺损,根袖受压中断及节段性狭窄或完全梗阻等影像。

4.MRI检查,能提供椎管狭窄纵、横断面的状态,并能显示脊髓有无长期受压而致变性等情况,对本病有助于诊断。

(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但狭窄较重时腰穿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增高。

【治疗与预防】

(一)非手术治疗

1.急性期应适当卧床休息,以减轻椎间关节的载重负荷及姿势性的压迫而缓解症状。

2.推拿手法:推拿手法对消除肌肉痉挛,促进内外平衡的恢复及缓解症状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手法可参见慢性腰肌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部分。

3.针灸、理疗:对缓解肌肉痉挛与疲劳,减轻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4.封闭:具有消炎止痛,减轻神经根水肿,促使炎症吸收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一般用1%盐酸普鲁卡因与康宁克痛或醋酸强的松、脉络宁等的混悬液作硬膜外封闭或骶管注射,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

5.药物:常用消炎止痛类药物,如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等及祛风除湿、温经通络(风湿甚者以独活寄生汤为主,寒邪重者以麻桂温经汤为主)、益肾养血(偏阳虚者以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为主,偏阴虚者以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为主)的中药等对症治疗。也有人用降钙素治疗间歇性跛行有一定疗效,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非手术治疗请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治疗部分。

(二)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经确诊后,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1.症状反复发作,已经过半年以上严格系统的非手术治疗观察确实无效,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症状较重,有明显的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出现某些肌肉无力和萎缩者。

3.发育性椎管狭窄已引起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手术应根据狭窄部位的不同而选用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般切除1~2个椎板,直至被压迫的脊髓完全膨起或见到硬膜搏动时为止。半椎板切除侧方减压、神经根管扩大术,适当切除椎间关节突、神经根前方骨赘以扩大椎间孔。合并有椎间盘突出者,应同时予以椎间盘摘除,对椎体后缘有骨赘压迫者,也同时予以切除之。对有腰椎滑脱不稳者,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或内固定术等。

上一篇:急性腰扭伤 下一篇:骨伤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