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厂内银行机制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544页(3968字)
该厂结合经营承包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单轨制的厂内银行,实行“单轨制会计核算”,即厂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中的内部经济往来核算同工业企业专业会计核算结合起来进行的一套核算方式,把财会科的会计核算与厂内银行的会计核算及二级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厂内核算体系。其特点是:机构精简,只需在财会科和各二级核算单位增设有关内部银行的会计科目,不需增加太多的人员;计算口径一致,对材料和半成品、产成品,在二级核算单位按计划价格核算,财会科日常也按计划价格核算,最后调整为实际成本。
一 建立厂内银行的过程
1.制定了厂内计划价格
为了真实地反映厂内各核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便于各核算单位经济往来的结算,划清各单位间的经济利益,规定厂内银行必须使用厂内计划价格。以厂内计划价格为结算依据,以厂内银行为核算中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体系,保证承包合同的实现。他们根据市场价格和市场信息,制订了《器材计划价格目录》,包括30大类,8000多种。按照修改后的器材价格、工时定额,结合实际成本,制定了分车间的《厂内产品计划价格目录》、《厂内劳务价格目录》,为全面经济核算提供了价格标准依据,也为推行计算机管理打下了基础。
2.建立机构,配备人员
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厂内银行与财会科合署办公,财会科长兼任行长。设专职工作人员2人,负责处理厂内银行的日常业务。各车间均设专职会计员1人(由原核算员改任)。生产、动力、供应科设专职会计员1~2人,其他科室、部门均设兼会计员1人。
3.建立核算体系,确定核算方法,制定工作制度
该厂制定了《××厂厂内银行试行办法》,对厂内银行的职能、任务、机构和人员,基础工作,核算体系,指标体系,工作程序,内容与方法,考核与奖罚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使整个厂内银行的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还制定了《厂内银行结算规程》,对厂内银行的结算范围与结算方式,各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凭证帐簿设置,会计报表制度,结算价格与定额资金,厂内银行的贷款,结算纪律及职责,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随后又制定了《经济责任转帐制度》,《资金占用奖罚制度》,从制度和方法上,逐步完善了整个厂内银行的核算工作。
4.设计、印刷单据、帐页、凭证、报表等22种,健全了厂内银行运行后开展业务所需的手续。
5.培训业务人员
为尽快提高专、兼职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满足厂内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他们制定了厂内银行业务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厂内银行业务培训班”,对全厂会计人员及有关领导、业务人员进行了厂内银行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建立厂内银行的意义;厂内银行的形成与发展;实行厂内银行的基本做法及作用;厂内银行的结算规程;厂内银行的核算业务;供、产、销三科会计核算业务;车间会计核算业务等。
6.清查流动资金,核定资金定额
为合理核定各单位的资金占用定额,正确考核厂内各单位生产经营成果,保证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在全厂进行了财产清查工作。这次清查为正确核定各单位的资金占用定额,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二、取得的经济效果及社会效益
1.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厂内银行运行后,按照《流动资金分级分口管理制度》和《流动资金占用奖罚制度》,将全厂分级分口管理的流动资金,纳入厂内银行以贷款的方式向各占用单位贷款,实行有偿占用,并根据各单位占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奖罚。为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根据存贷计息的原则,对各开户单位的存款,一律按月利息3‰计息,其利息收入视同分成利润,作为对资金占用单位的奖励。一切贷款必须执行有贷有还的原则,一般临时性贷款不得超过一个月,积压需处理物资贷款须在“行长”审批期限内还清,未经批准的超期贷款,厂内银行有权从用户的存款中直接扣转。如用户无存款可划时,按贷款额的3‰罚款,从资金占有单位的分成利润中支付。超额占用资金贷款及积压超储贷款月利息率为9.4‰,由厂内银行按月计算,直接用特种转帐支票通知结算,以罚款的形式,从资金占用单位的分成利润中支付。各科室的费用支出,可在厂核定的年度指标内,提出本科室月份费用指标分配建议,报财务科长批准,厂内银行按月贷款,并在费用限额指标内控制结算。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厂内银行QC小组又选择了“发挥厂内银行的调控职能,提高定额流动资金使用效果”这一活动课题,围绕厂内银行对资金的调度、控制,以及如何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用关联图,因果分析图,找出了定额资金占用过高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定额流动资金占用明显下降。1989年1~9月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减少69.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68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
2.社会效益
实行厂内银行后,不但有明显的经济效果,而且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财务管理和资金控制,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基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起了主要作用。
(1)促进了企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保证了承包任务的实现
厂内银行制定了与承包相结合,使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对承包指标的落实进行监督、控制,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各单位的承包经营成果。各单位承包的收、支、奖、罚、利润等,都由厂内银行负责,避免了核算与承包脱节的现象。不实行承包,不落实经济责任,厂内银行就不可能巩固和发展。相反,如果不建立厂内银行,经济承包也就缺乏考核手段。所以说,经济承包是厂内银行的载体,厂内银行是落实和完善承包制的工具和手段。如装配车间,实行厂内银行后,重新修定了车间内部承包二次考核分配制度,产值、产量、品种、质量等直接考核到人,严格控制低值易耗品的消耗,超罚降奖。机加工车间把资金占用额分到工段,作为工段的考核指标。低值易耗品的控制,已落实到班组,按班组定额与完成工作量挂起钩来,考核到班组。给每个人规定了废品的限度,按厂内计划价格计算的废品价值,在车间平均水平以上部分按比例处罚,有效地降低了废品率。
(2)增强了职工的价值观念
厂内银行采取货币等价交换形式,凡在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往来,都要用厂内支票到厂内银行进行结算。厂内各单位节约的资金可存入厂内银行,超支向厂内银行贷款,存、贷计息。铆焊车间是用料大户,过去按定额领料,从来都不够,主要原因是各种渠道流失很多,浪费很大。厂内银行运行后,对车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实行了承包管理。为了节约使用金属材料,特别是节约使用有色金属和贵重钢材,车间专门成立了车间材料组,严格按图纸、工艺算料领料。同时,车间把剩余的材料存在车间仓库,做到物尽其用,量材而用。班组中还建起了半成品存放箱,以防半成品丢失。车间建起了废钢库,边角废料集中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9年1~9月节约材料价值2.26万元。
(3)促进了企业全面加强各项专业管理
厂内银行在厂内对资金“货币”的投放和控制,是以消耗定额、费用定额、资金定额为依据的,把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成本、资金、专项工程、生活福利等经济活动,都纳入严格的计划轨道,克服盲目生产,控制计划外开支,实行全面计划管理。从而真正落实和体现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既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系统、全面、综合的数据资料,又依据方针、政策、计划、制度等,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
(4)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经济信息工作
厂内银行通过资金“货币”的投放、收支、存贷等一系列往反循环周转,使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在最佳状态下运转。
(5)培养和锻炼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实行厂内银行后,要求各车间部门的领导,不仅要懂生产,还得会经营,学会算经济帐,因此提高了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生产车间领导利用会计提供的资料,及时指导车间的生产、经营工作,及时了解车间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抓好事前控制,促进了生产进度,保证了均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