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197页(2131字)

1.饮水 为了保证育成鸡的健康成长,必须让鸡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刚转群的鸡,要求饲养员仔细观察,看是否有饮不上水的鸡,发现后要及时调整;育成期使用乳头饮水器的,刚转群的小鸡可能不太习惯,要求饲养员经常调教,让其尽快习惯使用乳头饮水器。要经常检查饮水器乳头,以防有阻塞情况。定期洗刷消毒水槽和饮水器。

2.喂料 刚转群到育成舍的小鸡,要使用1周育雏料,然后再逐渐换成育成料。喂料一定要均匀,每天要净槽1次,最好是在下午2点左右。

3.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的好坏,也是育成期饲养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1)通风 尤其是深秋、冬季及初春的通风换气工作更为重要。13周以后的鸡群开始换成羽,同时要脱落一些皮屑,再加上育成鸡活泼好动,所以这段时间的育成鸡舍环境很差,空气中的灰尘较多。但由于天气较冷,为了鸡舍保温往往容易忽略通风换气。因此,这时育成鸡最容易暴发呼吸道疾病,不仅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2)温度 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夏天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冬天注意做好保温工作。

(3)清粪 大型鸡场的清粪工作不存在问题,个体饲养户的清粪工作却是很重要的问题。有的养殖户,有时1周甚至2周才清1次粪,造成鸡舍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很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建议个体养殖户每2天清粪1次。

4.卫生防疫工作 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在做新城疫免疫时,最好与抗体监测结合起来。平时要做好消毒工作,可视鸡舍卫生状况每周带鸡消毒2~3次,消毒药每2周要更换1个品种。无关人员最好不要进入鸡舍。

5.分群饲养 网上平养的育成鸡,由于鸡群大,容易产生个体间发育不均匀。平时注意将瘦小的育成鸡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做到大小、强弱分群;弱小鸡群在饲料配制上要适当调高一些营养水平,疏散密度,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笼养育成鸡容易出现啄羽、啄趾等恶癖,或由于笼子工艺原因,使育成鸡造成外伤,发现后要及时挑出,涂擦一些胆水,分笼隔离饲养。

在育成过程中,随时挑选出一些不合格的鸡,进行隔离饲养,为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1次整理,逐只称重、修喙,分出大、中、小3群,分别进行饲养管理。

6.训练栖架 鸡在栖架上栖息,不但有利健康,避免夜间受凉、受潮湿,而且可以防止在地面上挤堆造成伤亡。具体训练方法是,头几天傍晚将不知上栖架的鸡抱上栖架,习惯后鸡自己会上栖架。抱鸡上架时一定要安静,轻抱轻放,不要开灯,防止鸡群受惊又跳到地上。

7.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是养鸡场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鸡群能随时掌握鸡群的健康状况,鸡群精神是否饱满,采食量是否正常,有无疫病发生等等。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鸡群的正常发育,培育出高质量的后备蛋鸡。

(1)精神状况 健康鸡群精神饱满,眼大有神,经常发出“咯咯”的叫声。病弱育成鸡精神萎靡,冠髯苍白,低头垂翅,羽毛逆立,不爱活动。

(2)采食情况 健康鸡群撒料后抢食,连续低头吃料;病弱鸡,没有食欲,蹲伏不爱采食,或吃几口便离开槽位。

(3)排粪情况 育成鸡粪便比较干燥,有形状且上边附有白色尿液,如果有1/5的鸡排便呈酱色,属于正常。若粪便较稀或不呈形状,颜色也不正常,发黄、发绿等,就需要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如:发生新城疫的鸡排黄绿色粪便,口中有黏液,并伴有神经症状。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排白色至淡绿色稀便。患鸡白痢的鸡,腹部脏污,粘有石灰质白色粪便。有球虫病的鸡,排血便或肉样粪便。患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鸡排蓝绿色粪便,继而羽毛下皮肤如热水烫过,紫红溃烂。

(4)外观表现 健康鸡外观干净整齐,鸡冠和肉髯鲜红。若患有寄生虫或白血病的鸡,表现进行性消瘦,鸡冠苍白皱缩。肉垂肿胀的鸡多患慢性霍乱。冠尖发白或变紫的鸡可能患有伤寒。眼羞明、流泪,是维生素A缺乏症状。患曲霉菌病的表现为眼睑肿胀。患传染性鼻炎颜面肿胀。传染性喉气管炎严重时表现咯血。有劈叉姿势是神经型立克氏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等等。

观察鸡群应重点放在早晨开灯和晚上关灯后,早晨开灯后应重点放在观察鸡群精神状况和粪便,晚上关灯后重点听一听鸡群的动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