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3
书籍: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275页(689字)
【别名】: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甲萘醌
【释文】:
片剂:2mg,4mg;注射剂:2mg/1ml,4mg/1ml。
【药理作用】:
本品系人工合成,水溶性,止血机制与维生素K1相似,但起效慢,作用较弱。还有解痉止痛作用,能缓解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口服不需要胆汁存在即可吸收。肌注吸收后,随β脂蛋白转运,8~24小时作用才开始明显,并在肝内被利用,需数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复至正常水平。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形式经肾及胆道排泄。
【主要用途和用法】:
可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或低凝血酶原血症所致的出血,或用于胆瘘手术前预防出血。也可用于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绞痛。成人:口服,4mg,tid。肌注,2~4mg,bid。治疗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绞痛,肌注,每次8~16mg。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口服常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肌注较疼痛。②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应用后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故新生儿及临产妇女不宜应用。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用本品后可发生溶血性贫血。④阻塞性黄疸病人慎用。⑤与苯巴比妥合用可使本品代谢加速致出血。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本药属妊娠期用药的C类。
上一篇:凝血质
下一篇: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