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恶性黑色素瘤(附黑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122页(1350字)

黑色素瘤是一种含色素或成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多见于皮肤和眼内,可由黑痣恶变而来。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早期即可有淋巴和血运转移,是一种广泛播散、常可迅速致命的恶性肿瘤。

黑痣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赘生物或色素斑。黑痣大小不一,多见于头颈部,其次是下肢、上肢和躯干,手足部较少见,口腔、鼻腔、外生殖器、肛门和眼结膜也可发生。根据所处位置不同,黑痣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

【诊断要点】

1.黑色素瘤:好发于下肢,其次为头颈、上肢、眼、甲下和阴唇等处。主要症状为迅速增大的黑色结节,瘤体呈青黑色,稍隆起,呈浸润性生长,周围有不规则的色素晕,可有痒或微痛感。有时有炎症反应,表面易破损、出血,常有一层黑痂覆盖。本病常由黑痣恶变而来。早期即由淋巴结和血行转移至肺、肝、脑及骨等处,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也呈黑色或褐色、成串、肿大的肿块。

2.交界痣:为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境界明显的痣细胞堆。无临床症状。表面平滑、无毛、多平坦,好发于足底、手掌、外生殖器及阴囊等部位。极少数可恶变为黑色素瘤。

3.皮内痣:痣细胞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常是一种局限性颗粒,亦可成片出现。表面平坦或稍高出,常有毛发生长,很少见于足底、手掌及外生殖器部位。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4.混合痣:为皮内痣和交界痣的混合型。

5.临床上如发现黑痣出现如下变化,应考虑为黑痣恶变为黑色素瘤:①黑痣突然增大,色泽加深;②边界不清,色素呈放射状扩展;③局部发痒作痛或有毛发脱落;④表面溃破出血;⑤病变周围出现色素环或卫星小瘤;⑥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

【处理】

1.手术治疗:黑痣无恶变倾向者,无需作预防性手术切除。对某些有恶变倾向、已有恶变征象和已诊断为黑色素瘤者,必须尽早手术切除。黑色素瘤一经确诊,肿瘤局限尚未广泛转移者,应尽早广泛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病变周围3~5cm正常皮肤,深度应达深筋膜。如有淋巴结肿大者,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对发生于指、趾末端的黑色素瘤宜早期截指(趾)。

2.化学治疗:常作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氮烯咪胺(DTIC)为治疗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药物。但单一用药疗效差,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化学药物如塞替派、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对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

3.免疫治疗:对黑色素瘤有较好疗效。可用BCG局部皮肤划痕、瘤内注射。或用α-IFN、γIL-2+LAK,im、iv等方法。

4.放射治疗:黑色素瘤对放疗不敏感,仅作为手术后辅助疗法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上一篇:腱鞘囊肿 下一篇:临床普外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