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痢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89页(1930字)

本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改变,除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外,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有时全身中毒症状与肠道病变程度不一致,可能由于强烈反应引起的微血管痉挛、缺血、缺氧而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一、临床特点

本病大多发生在体质好的青壮年,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前就可有高热、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表浅、意识模糊、谵妄或惊厥,皮肤可出现花斑状,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以重度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炎为主要症状,而腹泻、呕吐不一定严重,出现也较晚。临床可分为三型:

1.休克型 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皮肤花纹,唇和指甲紫绀,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测不到血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脑水肿型 主要呈现颅内压增高或脑疝的表现。早期为头痛、烦躁、嗜睡、血压轻度升高、呕吐频繁、呼吸增快。晚期则昏迷进行性加重、抽搐、躁动、血压明显升高、瞳孔大小多变且两侧可不相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多增高,上下肢常呈内旋状,呼吸深浅不匀,有呈叹息样呼吸且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3.混合型 预后差,是最凶险的一型,兼有休克和脑水肿的症状。

二、急救与护理

1.抗休克治疗 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千克体重10~2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再用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脉滴注。休克基本纠正后再以3∶1液维持。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每千克体重5ml静脉注射,再以每千克体重2~3ml稀释后静脉滴注。

2.应用激素 氢化可的松每日300~500mg,静脉滴注可减轻中毒症状,如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脑水肿,保护细胞和减轻毒素对机体的反应。亦可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一般连用3d后即须停药。

3.应用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每日4~6g,分次静脉注射或滴注。氯霉素每千克体重30mg,分3次静脉滴注;合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肌内注射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应用抗胆碱能药物 对临床上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惊厥或呼吸衰竭表现者,眼底检查有血管痉挛者,可采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治疗。山莨菪碱用量:成人每次10~20mg,儿童每千克体重每次0.3~0.5mg。阿托品用量:成人每次1~2mg,儿童每千克体重每次0.03~0.05mg。根据病情每10min~1h注射一次,呼吸衰竭时可适当加量。一般5~6次即可有效。待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回升后即可逐渐减量并延长间隔时间。血压稳定24h可停药。

5.治疗呼吸衰竭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和脱水疗法,严格控制入水量。必要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以及应用人工呼吸器的准备工作。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当患者经过扩容、纠正酸中毒、应用扩血管药物等后血压仍不回升,可以使用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或阿拉明以及二者联用。

7.人工冬眠疗法 对高热不退、反复或持续惊厥者,可采用此法。

8.护理 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1)对休克型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每15~30min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循环负荷过重。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

(2)对于脑水肿型患者,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若出现神志不清、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时,可能有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昏迷抽搐的患者,按昏迷抽搐的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呼吸深度、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及时有效地供氧。

(3)对于高热患者应积极控制体温,可行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疗法。要注意脉搏、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