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害鼠的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18页(3944字)

为了较准确、规范地调查农田害发生动态,便于对各地的资料进行比较,指导鼠害防治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7)本着科学抽样和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原有鼠害调查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修订了《农区鼠害监测试行办法》。

1 系统调查

系统调查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当地的鼠情实况进行监测,以便与历史的资料和外地的资料进行比较。

1.1 调查时间

按照《农区鼠害监测试行办法》的规定,每月上旬(5~10日)调查1次。其中南方地区,1年调查12个月;北方寒冷地区,1年可调查8个月(3~10月)。

1.2 调查方法

调查鼠密度的方法较多,为便于统计,对一般地面活动鼠的调查,要求统一采用鼠夹法;对不适宜用鼠夹法调查的鼠种(如鼢鼠等地下活动鼠,或部分洞居生活明显且洞道易于发现的鼠种),可选用有效洞调查法。

1.2.1 鼠夹法

◆鼠夹选择:一般地区应统一采用中号铁板夹,其规格为12cm×6.5cm;个别大型鼠或小型鼠为优势种的地区,可适当搭配一定比例的大号夹(15cm×8cm)或小号夹(9cm×5cm)。

◆布夹方法:以1hm2(100m×100m)面积作为一个调查样方,每个样方内放夹50个,夹距一般为10m×20m,特殊地形可适当调整夹距,但必须保证每公顷样方内的50个夹数不变。放夹重点位置是田埂、地埂、土坎、渠道、沟边、地角、路旁、农田夹荒地以及田地内的电线杆附近等鼠类活动频率较高的地方;放夹时间选择晴朗天气,一般晚放晨收(夹夜法)。

◆样方及布夹总数:在作物布局比较单一或环境差异较小的地区,每月调查3个样方,布夹总数为150夹日(夜);在作物布局较复杂或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每月调查的样方数应适当增加到4~6个(布夹总数为200~300个)。每月放夹数可一次完成或分2~3次完成,每个样方进行1日(夜)观察,不作重复日(夜)数计算(即总放夹数=总夹日数)。

◆注意事项:为缩小调查结果与实际发生密度的误差,每月调查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样方内重复布夹;另外,要检验鼠夹的灵敏性,因地制宜选好诱饵(通常情况下用新鲜花生米,每天更换1次;需要更改诱饵时,如使用甘薯、水果等,可通过测定盗食率来确定,诱饵一经确定后,每次应一致,且要新鲜);对已捕打过鼠的夹子,再使用时要作适当处理(如用清水洗净后在日光下曝晒一段时间或在鼠夹上擦涂适量的酒精、白酒、食醋、食用油等去除异味)。

1.2.2 有效洞调查法

◆堵洞法:此法适用于不便使用鼠夹测定的鼠种,其洞居习性强并有明显的洞口。每月中旬调查一次,调查时选有代表性的鼠害发生环境,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面积为1hm2,用小土块或纸团将每个样方内的所有鼠洞口轻轻堵住,24h后观察,堵塞物被推开的洞口即为有效鼠洞。计算盗洞率,测定相对鼠密度。

◆挖洞法(掏洞法):适用于调查具有堵洞习性的鼠种(如鼢鼠等)。调查时取3个样方,每样方1hm2,将样方内每个洞系的主洞道挖开一个口,第二天观察,被鼠推土堵住洞口的即为有效洞系。在鼠密度较低的地区,可适当增加样方数或样方面积。

2 大田鼠害调查

鼠害调查的目的,一是为药剂防治提供依据,调查时间在药剂防治之前;二是为考核保苗、保产效果提供依据,调查时间在药剂防治之后进行。鼠害的调查方法,包括抽样技术和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调查两个方面。

2.1 抽样方法及样本数的确定

农田害鼠有多次重复盗食同一地点食物的习性,形成作物点片受害,从而使作物受害呈聚集分布。由于鼠害分布往往因害鼠密度不同而有差异,随着害鼠密度的增加,作物鼠害的加重,其空间分布由聚集型渐趋于随机型或均匀分布。

农作物鼠害调查,采用平行线移动或“Z”字形、棋盘式等方法抽样较好。由于这些抽样方法的样点布局在田内分布较均匀,增加了核心的相遇几率,代表性较强。如采用平行线抽样,抽查样本不宜采用单行,将田块分为数行,每隔一定距离抽2~4行,其调查样本数随受害率增高而减少,一般每块田调查的样本数以500~1000株(穴)为宜,调查田块数不少于5块。

2.2 不同生育期的鼠害调查

不同时期的农作物鼠害情况,往往以农作物的各个生育期受害程度来表示。农作物的鼠害调查即各生育期受害情况调查,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法,由生育期受害特点决定。

2.2.1 播种至幼苗期 调查鼠害造成的缺苗断垄、受害面积等情况。大面积调查可用目测法进行,估测受害面积、田中与田边受害比例(注意将鼠害与虫害、鸟害区别开来)。小面积的调查,可按棋盘式抽样,抽样10点,每点50穴(2×25),调查穴害率,与目测法互为校正。

2.2.2 成株期至孕穗期 主要调查株害率、穴害率、受害面积和产量损失等。可采用平行线抽样方法。

2.2.3 成熟期至收获期 主要调查株害率、穗害率(荚害率、铃害率等)以及受害程度(受害部分占健全部分的比例)和经济损失等。调查方法同上。

3 调查资料整理

3.1 捕获率

采用鼠夹法调查时,将捕获的鼠类回收进行种类鉴定,并计算捕获率。计算公式如下:

总捕获率=(捕鼠总数/有效布夹总数)×100%

分捕率=(某一鼠种捕获数/有效布夹总数)×100%

有效布夹总数=实际收获的鼠夹数=布夹总数一丢失鼠夹数

一般情况下都用捕获率代表害鼠密度(%)。

3.2 鼠洞密度

选用有效洞调查时,计算鼠洞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面积鼠洞密度=总有效洞数/调查样方总面积

3.3 年龄分布及雌鼠状况

对害鼠的混合种群数量进行初步统计整理后,还需对第一、二优势种进行年龄、性别及性成熟鉴定,每种捕捉30头左右,计算年龄组成、雌性比例(雌性指数);解剖成年雌鼠,求出雌鼠怀孕率及平均胎仔数或繁殖指数。

3.3.1 年龄分布 在年龄分布中,主要计算各年龄组所占比例和成亚比。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该年龄组所占比例=(该年龄组数量/捕鼠总数)×100%

成亚比=(成年数量/幼年及亚成年之和)×100%

3.3.2 雌鼠状况 雌鼠状况主要包括雌性比例、怀孕率和繁殖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雌性比例(雌性指数)=(雌鼠数/捕鼠总数)×100%

怀孕率=(怀孕的雌鼠数/解剖的成年雌鼠数)×100%

繁殖指数=(怀孕鼠数×平均胎仔数)/捕鼠总数

3,4 鼠害统计

鼠害统计通常包括受害面积比例、穴(株)危害率、平均危害损失率。

受害面积比例=(为害损失面积/调查面积)×100%

穴(株)危害率=[为害穴(株)数/调查穴(株)数]×100%

平均危害损失率=∑(各级损失率×各级面积)/总面积×1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