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温度反应鉴定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品种鉴定手册》第87页(703字)

不同品种在其起源基因和新加入的改良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特别在极端异常温度(即接近发芽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处理时,就可能表现出种或品种的差异。据此,可能鉴定品种的真实性。

据美国O.L.Justice(1972)研究结果,苜蓿中的北方品种幼苗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其茎较短,而南方品种幼苗则较长,借以鉴别苜蓿的南北方品种。

据颜启传(1983)对汕优6号和南优6号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种子放在15℃发芽时,结果发现杂交种和恢复系种子发芽迟缓,发芽率低。这也表明,杂交种的发芽特性偏向于起源热带的恢复系IR26。在高温40℃条件下发芽时,IR26发芽最快,汕优6号(F1)较快,珍汕97A次之,珍汕97B最慢。从汕优6号发芽的喜温特性表现,不同品种对异常温度的反应受起源地域的影响,借此可鉴定杂交种和不育系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前苏)菲尔索娃着(1956),种子检验和研究方法,农业出版社。

〔2〕陶嘉龄(1981),种子标准和种子生理,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教研组印。

〔3〕黄亚军(1984),芸薹属种子品种鉴定的研究,《种子》杂志,198。

〔4〕颜启传(1984),作物品种纯度检验的进展,《种子》杂志,1984年第2期,61-6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