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84页(1490字)
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图1-50),为暖水性经济鱼类,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该鱼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是产地国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水产品,产地国出口价,约在10~12美元/千克。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进口的主要淡水鱼产品,在广东及东南亚的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习惯称为泰国笋壳鱼。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经营养学专家测定,泰国笋壳鱼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3.44%,谷氨酸的含量为氨基酸总量的15%以上,味道特别鲜美,为淡水鱼之冠。泰国笋壳鱼在产地国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从自然湖泊、水库中,捕获大规格苗种(约80克/尾以上)进入笼箱养殖。我国在1988年开始从泰国引进亲鱼,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研究。1999年从产地国进口批量苗种开展试养,现沿海各省都在开展该品种的养殖研究。
图1-50 泰国笋壳鱼
1.形态特征 泰国笋壳鱼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最大个体体长60厘米,重达5~6千克。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宽,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颌长于上颌。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4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2.生活习性 泰国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和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隙和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乌鳢(俗名生鱼和乌鱼)、鳜鱼(俗名桂花鱼)相比,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食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为15~33℃,适宜温度在25~30℃,下限温度为10℃,上限温度为37℃。适宜pH为7~8.5,能在pH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
3.食性 泰国笋壳鱼以肉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而变化。体长2~2.5厘米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鱼虫)等活饵料为食,养殖中可通过分隔养殖水体、增施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和集中育苗的办法解决。当鱼苗达到体长4~5厘米以上后,鱼苗多表现为静候捕食活饵料,适口饵料为摇蚊幼虫、虾苗及鱼苗等。可选择培育体型小、繁殖快的鳉鱼类鱼种(俗称大肚鱼)及淡水青虾苗,或定期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此阶段是鱼苗快速生长期,饵料充足,鱼苗长得粗壮,避免了饵料不足造成的相互残食,有效地提高成活率,俗有“养好小鱼、虾,肥了泰国笋壳鱼”之说。体长10厘米以后,主要饵料为小虾、小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鱼苗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20~50克、活饵料不足时,较适宜进行人工饵料驯化,可投喂冰鲜鱼肉碎块或人工配合饲料。
4.生长特性 养殖条件适宜、各生长阶段饵料充足适口的条件下,由体长2~2.5厘米的鱼苗生长到体长4~5厘米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体长4~5厘米的鱼苗生长到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20~50克的鱼种约3~4个月;由体重20~50克的鱼种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7个月。温度适宜,养殖周期为11~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