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投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55页(1828字)

(一)河鲀食性特点

1.食性 河鲀鱼系属海洋底层鱼类,世代形成肉食性且食性较杂,喜食蟹、虾、贝、鱼和浮游动物。据对暗纹东方鲀食性分析,在空胃率29%时,蟹类出现率最高为39%,数量也最多(窄额绒毛蟹、三庞梭子蟹),贝类出现频率为29%,虾、鱼出现频率为18%、14%。

2.摄食方式 摄食方式随口、齿、消化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转向。仔鱼期是在上水层中以趋光视寻食,吞食方式摄食。稚鱼期以吞食方式为主并转向咬食方式过渡的叼食方式摄食。幼鱼期在中、下水层,依摄食节律寻食,转向咬食方式摄食。据暗纹东方鲀摄食节律初步揭示,摄食主高峰为18:00~20:00,次高峰为7:00~8:00,傍晚投喂更为重要。在生长过程中,对适口饵料具有阶段选择性。对摄取的饵料都要在嘴里品味,一经感到不适口味,便随即吐出不食并回避而去。

(二)影响摄食的因素

1.个体器官发育因素 河鲀鱼口径较草鱼、青鱼等显着较小,出苗3天后,口与肛门才开放,出苗5天后,鳔的功能才形成,出苗30天左右颚齿才基本形成口喙状板牙,消化器官也基本形成,并具有消化吸收功能。这些特点决定它在觅食、摄食方式、对饵料(饵料种类及大小)的选择上有其独有的特点。

2.生态环境因素

(1)温度 河鲀鱼在最适水温时(红鳍东方鲀为16~25℃,暗纹东方鲀为16~27℃)生活力和摄食性最强,吃食亦最好,当水温下降至14℃以下,摄食显着下降。红鳍东方鲀在水温10℃以下、27℃以上,暗纹东方鲀在水温12℃以下、29℃以上就会出现停食。

(2)水质 水质变化是河鲀鱼最敏感的因素。当水体中溶氧量低于4毫克/升,透明度低于30厘米或有害元素含量影响到生理代谢时,其摄食性就出现显着下降或停食。

(3)病害 河鲀鱼一经罹病后总表现出食欲不振,直接影响摄食强度和摄食量。

(4)水生动物的种类和个体大小 河鲀鱼在不同发育时期饵料可摄性和适口选择性有显着的差异。水体中水生生物种类与个体大小不同,河鲀鱼对其选择亦就不同,从而影响摄食的差异。

(三)河鲀鱼饵料特点及组成 河鲀鱼前期食天然饵料浮游动物,后期转食为人工饵料,在摄食天然饵料时幼仔只能食小个体浮游动物,随后长大转食较大个体浮游动物、蟹、贝、虾、鱼等。

1.河鲀鱼天然饵料 成鱼期有蟹、贝、虾、杂鱼、水生昆虫及水生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类。

2.河鲀鱼人工饵料 至今对河鲀鱼生长营养需要尚未搞清,专用人工饵料尚未问世,合理的营养配方还在探索总结过程中。据实践证明,以3∶1的肉糜(鱼、虾、蚌、贝、蚬)与麸粉及少量营养素混合饵料是经济实用型饵料,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或两者混合,加一定量的维生素等是河鲀鱼的代用最佳饵料。单一选用高质代用饵料会导致脂肪积累过多,形成脂肪肝,减弱肝功能,达不到正常肥育的目的。

(四)饲料投喂

1.幼鱼期 鱼日龄进入28~30日以后,鱼体外形与内部各器官与发育基本完善,与成鱼相似,食性已由天然饵料转换为人工饵料饲喂。鱼饵适口性表现在饵料的成分与含量上。人工饵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上所述)。每天投喂3~4次,时间应根据河鲀鱼摄食节律进行,早晨7:00~8:00、傍晚18:00~20:00为摄食高峰,喂饵要在此时提前完成。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5%~3%,随鱼体增大,投喂量所占鱼体重比例酌情降低。

2.越冬期 越冬期内鱼密度较大,水体空间有限,温度也不低(17~19℃),因越冬方式和条件不同,在投喂量上难以提出通用模式,但在原则上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并视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