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儿科药物手册》第474页(901字)
【制剂规格】:
胶丸剂:5000U、25000U;注射剂:125000U(1ml)。
【药理作用】:
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功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染力,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A缺乏时,则生长停止,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衰退、皮肤粗糙与干燥、角膜软化,并发生干燥眼炎和夜盲症。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但在脂肪吸收不良、蛋白质摄入低下或有肝、胰疾病时吸收减少。在体内维生素A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部分氧化成维生素A醛和维生素A酸。维生素A醛、维生素A酸及其他代谢物从粪和尿中排出。维生素A可分泌到乳汁中。
【适应症】:
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与维生素D合用治疗某些皮肤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严重维生素A缺乏症,治疗,每日5000~25000U;预防,每日2000~4000U;新生儿,每日1000~1500U。肌注:治疗,每日25000~50000U。
【不良反应】:
用量大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过量可造成维生素A过多症,表现为疲劳、烦燥、精神抑制、体重减轻、呕吐、低热、肝与脾肿大、皮肤干裂、贫血、头痛、高血钙、骨和关节痛、颅内压升高、视力障碍等。
【药物相互作用】:
大剂量(每日25000U以上)与抗凝剂口服合用,将增强后者降低凝血酶原的作用;与钙合用可能引起高钙血症;与异维A酸合用增加毒性。考来烯胺、矿物油、新霉素、硫糖铝等能干扰维生素A的吸收。而维生素E可通过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贮存和利用而降低其毒性,但过量服用又可耗竭维生素A在体内的贮存。
【注意事项】:
胆酸减少时本品的用量宜适当增加。肝功能不全及脂肪吸收障碍者吸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