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87页(1105字)

虽然50年代就出版了王荣堂的《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书,此后又有许多有关法国大革命的文章发表,但当时我国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受苏联史学观点的影响较深,大多数着述没有越出苏联权威着述的框框。1978年以来,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出现了许多新见解。

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期问题。解放后30年出版和发表的各种着述,一般都采用三段分期法:第一阶段,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开始;第二阶段,吉伦特派的统治,从1792年8月10日人民起义开始;第三阶段,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从1793年5月31日到6月2日的起义开始,至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上述分期法不科学,应以王权的削弱和覆灭,新政体的出现和演变作为分期的标志。王养冲等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794年并未结束,而是到1814年(或1815年)才告终,并提出了六段(也有将最后两段合并为一段的)分期法:(一)立宪君主国时期(1789年7月14日至1792年8月10日);(二)吉伦特共和国时期(1792年8月10日至1793年6月2日);(三)雅各宾共和国时期(1793年6月2日至1794年7月27日);(四)热月党和督政府共和国时期(1794年7月27日至1799年11月9日);(五)执政府共和国时期(1799年11月9日至1804年5月18日);(六)拿破仑帝国时期(1804年5月18日至1814年4月11日或1815年6月22日)(《关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教学》1979年第4期)。

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以前苏联和我国的着述都将这次政变说成是“反革命政变”,后来刘宗绪等人提出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理由是区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革命与反革命,只能以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是否拥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标准,而不能以雅各宾派的主张和政策为标准,或以劳动群众的要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为尺度;热月政变实际上只是结束了雅各宾专政的非常措施,使革命回到了雅各宾专政前的轨道,热月党人和督政府同样捍卫1789年革命原则和共和国,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也有一些人反对这一观点,仍坚持传统看法。

近年来对丹东派、罗伯斯比尔、督政府、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影响等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