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620页(1488字)
又称“语言识别”或“语言分析”。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对案件中文字检材的书面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判断书写人的种属特征,为侦查工作提供线索和方向、范围的专门技术。文字,是人的思维和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人的思维是有语言活动参与的,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往往会流露出自身的语言特点。人的语言习惯特点,又受文化、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籍贯等诸因素的影响。所以,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对文字检材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书写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籍贯及生活地区等特征。但是,进行语言分析的文字检材或样本,必须是自述型材料,是自身思维语言的表达,而不是记录或誊写型材料。对书面语言的分析、判断,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书写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思想要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需要用词组句,还要考虑句与句、段落与段落间的逻辑结构,还要有一定的修饰润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而又简明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维语言,它受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经历、思维能力以及思维障碍等诸因素的制约。表达能力的高低应当从用字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简明通顺,句间及段落结构是否严谨,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恰当,语言是否丰富生动等几个方面分析。
第二,分析方言特征,可以判断书写人的籍贯、长期生活地区等。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①语音特征,主要从书面语言中无意出现的方言别字上反映出来。书面语言中的别字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意相近的同音或近音字,往往由于书写人对词意理解有误而出现别字,这只能反映书写人的文化程度高低,与方言无关;另一类是发音相同相近(或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而含意与正字绝无联系的别字,除了从方言发音角度解释外,没有其他合理解释。这是我们分析方言语音的重要依据。②方言词汇。不同地区的人群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习惯称谓或习惯语言,诸如“红薯”(河南)、“白薯”(北京)、“地瓜”(辽宁)、“山芋”(天津)本为同一事物,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这是地区性方言词汇,也是我们分析书写人方言的重要依据。③方言性语法。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语言习惯中字、词之间搭配的语法习惯也具有差异,譬如词序、词的重叠习惯、语句表达方式等。④地区性异体字及地区性外来语词汇,也称方言异体字及方言外来语。它是某一地区人群长期交往中相互影响形成的习惯语、习惯字,难以改变。它在书面语言中可以作为分析书写人籍贯、长期生活地区的依据。
第三,分析年龄、职业等人身特征。如从规范简化字使用情况、草体异体字使用情况、错别字的多少、书面行款格式、口语化程度等分析书写人年龄、文化程度,从某些专业术语、特殊职业内常用词、字及符号的出现上分析书写人的职业等。
书面语言分析对侦查工作的意义很重要,但它却是一项复杂慎重的专业工作。除了应具备坚实的语言学基础之外,对各地、各行业语言特点应有较深的研究,并且需要有丰富的识别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言语识别技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公安侦察机关对书面语中的方言分析,当时常求助于语言字典专家、学者。此后从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知识,不断提高升华,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专业技术并编入文检教材内容。1985年2月由北京市公安局邱大任编着、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语言识别》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文检技术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