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第152页(3986字)

外阴良性肿瘤按其组织来源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皮来源的肿瘤,主要有乳头状瘤、色素痣、汗腺瘤等;另一类是中胚叶来源的肿瘤,包括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可在长期内无症状。中医学认为此症属“瘤”的范畴。

〔病因病机〕

外阴良性肿瘤由于不同的组织来源其病因亦不相同。据临床观察,部分病例与外阴瘙痒、外阴局部炎症、雌激素刺激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瘤的生成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

〔诊断标准〕

一、乳头状瘤

1.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于大阴唇或阴阜处出现单个或多个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偶有溃疡。

2.病理检查:表面为增生的上皮细胞,多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可有过度角化,棘细胞层增生肥厚,上皮角变粗,乳头内有纤维组织及血管。

二、色素痣

1.外阴部淡棕色、棕色或黑色的斑点,大小可为0.1~1.0cm,表面平坦或略隆起,光滑或粗糙,或长有毛发,青春期增大变黑。

2.病理检查:痣细胞呈黑色,卵圆形、半圆形或立方型,细胞膜清楚,细胞内为黑棕色细颗粒,核仁不清。

三、汗腺瘤

1.发生于外阴的(多发于大阴唇)界限清楚的结节,直径小于2cm,略高出皮面,质地软硬不一,偶可囊性变达蛋大小。

2.病理检查:切面为囊性结构,表皮下囊腔中布满相互交叉的乳头状突起,镜下可见显着的腺瘤性增生图像,腺管密集、分枝较多、管腔囊状扩张,呈乳头状。

四、纤维瘤

1.外阴下坠感伴疼痛,或有排尿及性交障碍。

2.外阴部(多见于大阴唇、少数见于小阴唇、阴蒂及圆韧带)肿物,球形或卵圆形,多带蒂、单发,光滑而质地坚硬。

3.病理检查:切面为灰白色致密的纤维组织,交错排列或呈漩涡状。

五、脂肪瘤

1.瘤体较大者可有外阴下坠感,或行走不便、性交困难,并可见外阴部隆突性肿块,质地较软。

2.病理检查:瘤体外有包膜,呈分叶状切面呈黄色,镜下可见成熟脂肪细胞,并有少量纤维组织。

六、血管瘤

1.外阴部(多见于大阴唇、少数见于阴阜)小红血管痣或蓝色、红色海绵状肿物,质地柔软,边界不十分清楚,大者局部有压迫感或重坠感。

2.病理检查:镜下可见两种结构,一种为无数毛细血管,另一种为扩张的海绵状血管。

〔鉴别诊断〕

1.外阴尖锐湿疣:与典型的乳头状瘤很相似,组织学亦较难区分。尖锐湿疣呈多发性,由病毒感染引起,可消退。

2.外阴癌:多需与乳头状瘤鉴别,外阴癌基底部呈浸润性生长,有痒痛感,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3.皮赘:需与带蒂软性纤维瘤鉴别,皮赘体积小可以复发。

4.出血结节:有时需与血管瘤鉴别,出血结节指压时无消失或颜色变浅,穿刺可抽出陈旧血,而血管瘤指压时可消失或颜色变浅,穿刺时可抽出新鲜血。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痰瘀

外阴部软性包块,大小不等,推之可移,无压痛,或外阴有重坠感,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恶多痰,带下量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二、肾虚

外阴部色泽深褐或灰黑的斑点,略高出皮肤,伴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三、血瘀

外阴部结节性肿块、大小不等,推之不移、质较硬,呈紫色或红色海绵状突起,伴胸闷胁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弦细。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节制性生活,避免破溃及感染。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痰瘀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方药:温胆汤加减。

党参15g 白术15g 半夏10g 陈皮15g 茯苓15g 当归15g 炒枳实10g 胆南星10g 制香附15g 白芥子10g 丝瓜络10g。

加减:肿块难消加黄芪、皂角刺、白药子、熟大黄;食欲不振、腹胀加砂仁、木香。

2.肾虚

治法:滋肾化源。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生地15g 熟地20g 山药20g 山茱萸20g 丹皮15g 茯苓15g 桃仁10g 红花15g。

加减: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腰膝酸软加菟丝子、枸杞、杜仲;头晕耳鸣加首乌。

3.血瘀

治法: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逐瘀汤加减。

三棱15g 莪术15g 丹参15g 乌药15g 白芥子10g 鸡血藤20g 贝母10g 赤芍15g 僵蚕10g 桃仁10g 红花15g 丝瓜络10g。

加减:胸闷胁胀加柴胡、木香;肿块坚硬加海藻、昆布、皂刺、鳖甲。

三、手术治疗

对乳头状瘤、纤维瘤、汗腺瘤、脂肪瘤均可根据情况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色素痣有恶变机会者或有疼痛、出血者,应手术切除;对恶变机会少者,可不急于切除。血管瘤的手术仅适用于面积较小者。

四、其他疗法

1.对血管瘤者,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深部X线照射或镭照射的方法。也可用激光、电灼等方法或用5%肝油酸钠皮损内注射。

2.紫色消肿膏(紫草、升麻、贯仲、赤芍等)外敷,每日1次。可用于治疗血管瘤。

五、中成药

1.通气散坚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功能:化痰散结。

2.顺气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功能: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3.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功能:滋补肝肾。

4.大黄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口服。功能:活血祛瘀生新。

六、单方验方

1.取山慈姑适量,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日3~5次。可用于治疗脂肪瘤。

2.苍耳草一把、荆芥、苦参、白芷各100g,每日1次,煎汤熏洗。可用于治疗纤维瘤、汗腺瘤等。

〔现代研究〕

党参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南星有抗肿瘤的功能;三棱有抗肿瘤的功能;莪术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僵蚕有消肿、调节神经、参与脂肪代谢等作用;丹参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及再生,抑制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