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畸形矫正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147页(2381字)

小口畸形是指口裂宽度小于正常值者,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是由胚胎发育障碍所引起;后天性是由口周烧伤或感染后瘢痕挛缩所致。常常造成一侧或两侧口角变小,张口受限。严重者影响了饮食和语言表达能力,口腔内黏膜一般损伤小,而面部形象影响较大。

【手术要点】

1.唇红滑行瓣法

适用于单侧口角粘连,而且粘连性瘢痕切除后创面不大于1.5cm。

(1)先以健侧口角位置定位。

(2)沿口角定点部位至口裂做水平切开直达黏膜下层。

(3)切除口角处的瘢痕。

(4)沿上、下唇正常唇红缘及口腔黏膜分别做水平切开,形成上、下两个唇红及口内黏膜组织瓣。

(5)将两瓣分别用3-0号丝线褥式缝合固定于新口角外侧后,再将两瓣分别于唇红缘及口内黏膜缝合。

2.唇红黏膜瓣法

适应症同前。

(1)口角定点同上,在下唇唇红向上唇红延伸部,设计一三角形唇红组织瓣A,其内侧即唇红组织瓣B。

(2)切除口角的组织瘢痕,将A、B瓣分离后,拉到新口角处。

(3)A、B瓣分别与上、下唇皮肤创缘缝合,尽量恢复口角的自然形态。

3.横“Y”形切开法

适应症、口角定点同前。

(1)将皮下组织及黏膜呈“Y”形切开,三角形黏膜瓣底部位于颊侧。

(2)三角形黏膜瓣尖端黏膜下分离后反转与新口角皮肤创缘缝合。

(3)将“Y”形切开后形成的上、下两黏膜瓣黏膜下分离翻出,适当修剪与上、下唇皮肤创缘缝合。

4.颊黏膜瓣转移法(Kazanjian法)

适用于唇红组织缺失较多的小口畸形。

(1)新口角定点与唇红瘢痕切除同唇红滑行瓣法。

(2)根据唇红缺失多少,在同侧接近口角处的颊黏膜上,设计一个双叶状颊黏膜组织瓣。

(3)沿设计的颊黏膜瓣线切开至黏膜下,充分游离后,转移至上、下唇唇红缺失的创面上,缝合之。

(4)颊黏膜供区拉拢缝合。

5.方形口角法(Werneck法)

适用于口周环形瘢痕、张口困难者。

(1)新口角定点同前,胆紫画出新口唇外形轮廓。

(2)依设计切除瘢痕组织,两侧口角处各保留一皮瓣,蒂部宽度约为0.5~1.0cm的三角形皮瓣。

(3)沿唇红黏膜创缘充分游离,将口角处黏膜做1~2cm的平行切开。

(4)拉出口内黏膜与上、下唇皮肤创缘缝合形成唇红。

(5)口角三角形皮瓣转到口内与黏膜缘缝合即成口角。

【注意事项】

(1)新口角定位要适当矫枉过正。

(2)口角处瘢痕切除要根据情况而定,无需完全切除。

(3)术式1形成的唇红组织瓣长度以能无张力下向口角充分滑动为好。

(4)术式4黏膜瓣要尽量靠近患侧口角,无张力缝合。

(5)术式5口角处皮瓣要有足够宽度,充分游离。

(6)术后保持口腔及缝合口周围清洁,5~7d拆线。

【并发症及其处理】

(1)感染。由于消毒不严和缝合口污染所致。因此术中要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术后口服抗生素及0.1%的新洁尔灭等漱口。

(2)皮瓣和黏膜瓣坏死。由于瓣的张力过大或蒂部过窄,因此皮瓣和黏膜瓣要充分游离,蒂部保留足够宽度,无张力缝合。

(3)修复后口唇形态欠自然。由于口角定位和口角瘢痕术后挛缩。术中设计要矫枉过正,切除不留余地。

(4)术后口角呈方形。由于环形瘢痕切除后口角处修复皮瓣稍硬,口角略呈方形。尽量等瘢痕稳定变软或方形口角二期修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