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副伤寒
书籍:肉类工业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64页(745字)
禽副伤寒(Paratyphus avium)是由沙门氏菌属中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的其它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所引起的禽类疾病的统称,多发生于鸭鹅,鸡则少见。
(一)宰前检验
急性者多见于幼禽,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眠、怕冷,头和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废绝,口渴多饮,水泻样下痢,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时发生眼结膜炎和角膜炎。雏鸭感染本病时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浮肿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成年家禽常为慢性经过。
(二)宰后鉴定
急性病禽在净膛时可见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脾、肾充血肿胀。鸭肝中常见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并失去弹力,充满胆汁与黏液性混合物,黏膜充血。
慢性病变常见极度消瘦、失水,肠黏膜坏死,肝脾肿大,心脏有坏死小结节,输卵管与卵泡变形、发炎,有时继发腹膜炎。
(三)处理
(1)宰前发现症状明显或可疑副伤寒病禽时,应予急宰。禽舍与设备严格消毒。
(2)肉尸无病变或病变轻微,且不消瘦者,经高温处理后出场。血液及内脏送化制或销毁。
(3)肉尸有明显病变或消瘦者,肉尸及内脏全部化制或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