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口腔卫生保健手册》第171页(2021字)

一、为什么智齿常常长不出来,智齿位置不正要拔除吗?

智齿就是第三磨牙,俗称“尽头牙”,是牙列中最后面的一颗牙齿,这颗牙萌出时间不象其他牙那样有规律,一般是在17~21岁之间,有人根本就不长。

现在人类由于食物加工细,不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来咀嚼,牙齿的磨耗大大减少,下颌骨(俗称下巴骨)的结构因得不到充分咀嚼功能的锻炼而逐渐退化,远比古代人的下颌骨要小。这样当第三磨牙出生时就常常位置不够,以致萌出困难,这就造成“智齿阻生”,是青年期的一种常见牙病。

阻生的智齿可以引起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的小孩换牙后牙齿排列很整齐,但长大后逐渐发现前面的门牙越来越向外翘,甚至互相拥挤,变得很不整齐。原来,孩子长到15~16岁后,智齿开始向外萌出,如果颌骨上没有足够的位置就无法萌出,或者向前倾斜萌出。这样就把前面的牙齿向前推,造成前牙拥挤。如果早期发现智齿萌出困难,及灶拔除,就可预防前牙排列不整齐。

阻生智齿还可引起牙冠周围发炎:阻生智齿可能向各个方向倾斜萌出,但多见向前方倾斜萌出。由于牙齿斜着长,顶在前面的牙齿上,牙冠只能露出一部分,其上方常覆盖着一片口腔粘膜,在粘膜和牙冠之间形成一个空隙,称为“盲袋”。袋内很容易藏匿食物和细菌。人体抵抗力一旦降低,或细菌毒力增强时牙齿周围软组织就会发炎——“智齿冠周炎”。这时牙齿周围红肿疼痛,有时袋内有脓溢出,造成张口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这时如不及时治疗,炎症将继续发展,引起面部明显肿胀,全身不适,发烧,食欲减退,大便秘结。

智齿的萌出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但是,如果智齿位置不正,萌出困难,就会给人产造成程度不同的痛苦。如果智齿位置正常,只是牙面上有牙龈覆盖,可在消炎后切除牙冠上覆盖的龈瓣,等待智齿自行萌出,不需要拔除。如果发现智齿是倾斜的,不能顺利萌出,就应当尽早拔除,如果已经发生智齿冠周炎,就应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等药物积极治疗,防止炎症扩散。也可以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果已形成脓肿,应早期切开排脓。

急性冠周炎症经过消炎治疗,一般1~2周才能痊愈。治疗期间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增加营养,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至于急性炎症期间能不能拔牙,也要根据病情轻重和医生的经验来决定。对于病变范围不大又没有开口困难的病人,医生比较有经验,拔牙又不困难的,可以在急性炎症期拔牙。早拔牙的优点是炎症很快消除,1~2天内就可解除病痛。但为安全起见,一般常在急性炎症期过后再拔除阻生智齿。

二、下颌阻生智齿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人类因进化、遗传、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任何牙齿均可能萌出困难而成为“阻生齿”或“埋伏牙”。阻生齿最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此牙萌出年龄正在20岁左右,故阻生第三磨牙习惯上称为“阻生智齿”。下颌阻生智齿发生率很高,约为50%左右。这种牙对口腔及全身甚有危害,故多数应拔除。阻生智齿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一)冠周炎 智齿因阻生而牙冠不能完全外露,牙冠周围的牙龈粘膜下(盲袋)极易积存食物、滋生细菌而成为冠周炎。冠周炎平时可无症状,当伤风、感冒或疲劳时,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即转为急性冠周炎。急性冠周炎轻者患部疼痛,重者可有面颊部肿胀、开口困难、吞咽疼痛及全身发热等症状。如仍不拔牙而任其反复发作,则可形成颊部皮下脓肿或瘘管,影响面容。

(二)间隙感染 冠周炎如不及时拔牙,炎症可进一步向颌骨周围肌肉间隙内扩散造成间隙感染,常见的有颌下、嚼肌下、口底、舌下及咽旁间隙感染。间隙感染时,面颊部肿胀、疼痛、开口困难,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因此须住院进行紧急治疗。否则,有可能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或颅感染,从而威胁生命。

(三)骨髓炎 冠周炎或龋齿引起的根尖周炎,在感染严重时可向深部骨髓腔扩散成为骨髓炎。骨髓炎除常伴有间隙感染症状外,疼痛剧烈,常有多数牙松动或出现下唇麻木感。病程长达几个月,治疗除应拔除阻生齿外,还要拔除其他松动牙齿。由于刮除死骨导致颌骨缺损,故往往遗留颌面部畸形。

(四)第二磨牙龋坏 向前倾斜的阻生智齿,因经常在邻牙间积存食物,易发生邻牙(下颌第二磨牙)龋坏。不易发觉,一旦发生疼痛(急性牙髓炎),牙冠常已严重破坏。即使进行充填治疗,亦难长久保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