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苯美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新药临床应用手册二》第409页(2131字)

【别名】:抑氨肽酶B素,苯丁亮氨酸

【化学名称】(-)-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L-亮氨酸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本品为抗肿瘤药,系在放线菌橄榄网状链霉菌(Streptomycesolivoreticuli)培养液中发现的对氨基肽酶B有抑制作用的二肽。

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体内试验单独给药或与化疗药物并用有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而可延长动物生存期。体外对人的K562成红细胞白血病、HL-6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U-937组织细胞性淋巴瘤显示抑制增殖作用(IC50=16μg/ml)。本品单独给药对小进入老年后的自发性肿瘤有降低发生率和延长生存期的效果。对大鼠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的胃癌,有使肿瘤发生延迟和抑制增殖作用。本品单用对大鼠及小鼠同种移植肿瘤C1498骨髓性白血病、Colon26大肠癌、FMT纤维肉瘤等有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延长生存期的效果。对P388白血病淋巴结转移等小鼠转移模型有抑制转移的效果。与顺铂、博来霉素等其他抗癌药并用有合并用药的效果。

对免疫功能及有关免疫参数的作用:本品体外试验有增强骨髓细胞功能,释放白介素1 和2,转化淋巴母细胞、巨噬细胞功能等的作用。并有增强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抗体产生能力等作用。

作用机制:本品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患癌小鼠给药后,其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NK细胞等被非特异地激活,发现有肿瘤增殖抑制或细胞抑制作用。且本品通过氨基肽酶而结合于宿主的免疫细胞表面,故认为本品系活化抗肿瘤免疫功能,而呈现抗肿瘤作用。

急性毒性 LD50( mg/kg):小鼠口服>4.0。慢性毒性试验:口服90 d、540d见食欲减退、呕吐、软便、腹泻、出现眼眵、粘膜退色等,血液检查见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减少、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ALP上升及白蛋白减少。组织学检查见脾脏、胸腺、骨髓、肝脏、胰脏轻度异常。最大无影响剂量:大鼠为10 mg/(kg·d),狗为 38.4 mg/(kg·d)。本品未见致畸性、抗原性及诱变性。

【药代动力学】健康成人 5名一次口服本品 30 mg,平均于1h后达血浓度峰值 2.2 μg/ml,其下降呈两相,24 h后几乎消失。给药 30 mg/d,连续 2 ~9周,见血药浓度峰值稍有上升,但半衰期未见延长。成年男子 1 次口服 10~ 200 mg,24 h内给药量的 67% ~ 73 % 以原形 9 % ~ 25 %以代谢物(2S,3R)-2-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2 % ~ 5 %以对羟基乌苯美司随尿排泄。大鼠口服后组织分布以肝、肾最高,其次为脾脏、肠系膜、肾门淋巴、肾上腺等,均高于血药浓度。脊髓、脑、胎儿等的浓度低于血药浓度。

【适应证】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与药物强化维持疗法并用,延长生存期。

【剂量与用法】口服,成人 30 mg,1次/d,随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临床评价】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用BH-AC·DMP +VEMP疗法进行维持强化化疗时,并用本品(30 mg/d,连续口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对照组53 例中位生存时间为 18.9个月,而并用本品组 48 例为 33.3 个月,约延长至1.8倍。观察时间再延长约15个月作预后调查,也得到几乎同样的成绩。

【不良反应】偶见肝损伤、皮疹、皮肤发红、瘙痒感、轻度脱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麻木感、口腔内不适感、面部浮肿等。9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 % 。

【注意事项】1.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孕妇给药应权衡利弊慎用,动物实验见向乳汁移行,授乳妇女不宜用。

2.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3.大鼠每日口服 25 mg/kg以上剂量共4周,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肾变性、坏死。

【贮存】室温保存。

【制剂规格】胶囊:10 mg(100 颗装),30 mg(30 颗,100颗装)。

【生产厂家】日本化药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