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照顾新生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175页(9544字)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外观
新生儿是指自出生到28天的小儿。正常足月的新生儿一般体重都超过2500克,身长多在46厘米以上。新生儿的头大,头长为身长的四分之一,头发多少不一。四肢短,是蜷曲着的,手指甲、脚指甲都超过指(趾)端。哭声有力,吃奶力强。全身皮肤呈粉红色,表面有一层胎脂。鼻尖及两翼常因皮脂堆积而形成黄白色小点。在脸上、肩上和骶尾部有少量胎毛。男孩的阴囊有轻度鞘膜积液,睾丸大多数降到阴囊里,阴茎龟头和包皮可有松散粘连。女孩的大阴唇还不能遮盖住小阴唇,处女膜微突出,有少量分泌物。肛门发育正常,骶尾部略凹,这些特征就是刚出生新生儿的一般外貌和体态。
2.呼吸
新生儿分娩后的啼哭就是呼吸的开始。新生儿的呼吸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运动,即以腹式呼吸为主。
因为新生儿肺容量小、肺泡的数目少,呼吸效能低,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而呼吸频率快,每分钟可达40~60次。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呼吸的调节功能差,所以新生儿有时呼吸快、慢、深、浅不匀,只要面色不发青就是正常现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生儿胸部肋间肌肉发育较差,新生儿的包被不可包裹过紧,过紧会影响呼吸运动。
3.血液循环
新生儿的血液分布多集中于内脏,肢体末端血液较少且流速慢,所以常有口周微青,手脚较凉等情况,这都属正常现象,只要新生儿体温正常,不必过分保暖。
新生儿的心跳比较快,又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哭闹、吃奶等。一般安静时心跳每分钟约140次左右。个别孩子的心脏可听到轻度杂音,大多数属生理性杂音,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恢复正常。
4.消化系统
由于新生儿的肠道相对地较长,肠管的分泌面和吸收面大,因此新生儿能适应较大量的流质食物。但是,因为胃肠道的肌层较薄,而且松弛,所以也容易发生腹胀,尤其在吸奶时吞入大量空气,腹胀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新生儿消化道分泌淀粉酶的量很少,所以在新生儿期不应给淀粉类食物,如:奶糕粉、面粉等,最好喂人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胃壁肌肉发育不全,而且胃贲门(胃的上口)较松,而胃的幽门(胃的下口)较紧,容易漾奶和吐奶。所以在喂奶时,要注意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少量多次,按时定量的喂养为宜,并且要逐渐增加奶量,以适应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5.神经系统
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还不成熟,常表现有不自主运动和手足活动。正常的新生儿有吞咽、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在感觉器官方面,味觉发育较好,当喂两、三次糖水后,再喂白开水就不爱喝。对苦、酸、咸味也有反应。当遇有强大的声音刺激时,可以全身抖动,这不是“吓着了”,而是新生儿出现的拥抱反射,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较弱,容易疲劳,常处于睡眠状态,这是新生儿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新生儿睡眠时间一昼夜约20个小时。
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层不断地接受外来刺激,在出生后一个月就可开始建立条件反射。例如:严格定时喂养的新生儿,自生后8~9天开始,在下次喂奶时间前就有想要吃奶的动作表现。所以从新生儿期开始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可以提高新生儿适应体外环境的能力。
6.体温
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薄,汗腺尚未成熟,血管的收缩、扩张反应也差;加之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的比成人大,这些都是新生儿体温不稳定的原因。当天冷或室温过低时,体温就随外界的温度而下降,造成体温过低,严重时可以引起新生儿硬肿症。当气温或室温过高时,如果新生儿饮水不足,则会引起发烧,医学上称“脱水热”。新生儿有病时,可能发烧,也可能不烧,这也是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反应差的缘故。因此,新生儿出生后,适当的保温工作以及合理和充分的喂养,周围环境温度的恒定以及正常的护理,都是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的重要条件。
7.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有一层灰白色的胎脂覆盖,多少不等,有的在出生后数小时开始逐渐吸收。胎脂最初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暂不要洗去。但在颈部、腋下、大腿根等有皱折的地方,可用消毒的脱脂棉沾上熬过放凉的植物油轻轻擦去。数日后即应经常清洗,尤其着重头皮、耳后及皮肤皱折处,以减少胎脂分解产物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发生损伤。
由于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皮肤局部防御机能较差,任何轻微的擦伤都极易引起感染(如脓疱疮);严重者,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败血症。平时应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在给新生儿洗澡或做其他护理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和感染。
8.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粘稠、黑绿色的胎便,3~4天转为过渡性大便,以后逐渐变成黄色正常粪便。由于喂养不同,大便也不一样。吃母奶的新生儿大便为黄色、软膏样,每天2~4次。喂牛奶的新生儿大便为淡黄色,较干,每天1~2次。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无大便,应仔细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例如:无肛门等。
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即排尿,最初几天因为喝水吃奶少,每日仅排尿3~4次,尿无色或淡黄。七天后尿量增多,偶尔可见到尿布上有粉红色斑点或暂时排尿不通畅,这是由于尿内含尿酸盐量过多而尿量较少的缘故。只要多喝水,使尿变淡,这种情况就可消失。新生儿若生后24小时以上无尿,需仔细检查是否有泌尿道的畸形或其他疾病。
9.抗病能力
由于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获得一部分抗病能力(医学上称抗体,如免疫球蛋白G),而对麻疹、风疹、白喉等传染病有暂时的抵抗力,约能维持5~6个月。但对一般细菌的感染则抵抗力极弱。即或是致病力不强的细菌侵入皮肤,往往也能引起严重的化脓性皮肤病,甚至引起皮下坏死。若细菌侵入皮肤或粘膜不引起局部病变,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则造成败血症。对霉菌的抵抗力也很弱,霉菌很容易感染口腔粘膜,发生鹅口疮。
10.体重的增长
无论采用哪种喂养,只要喂养方法正确,新生儿的消化吸收也好,体重增加是较快的。一般来说,满28天时,新生儿体重增加600克为较低标准;增长600~800克为中等水平;超过800克表示发育良好。这个测量很重要,常作为对新生儿的喂养是否得法的标志。
(二)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但不是病态。假如处理不当,会发生疾病。
1.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掉水膘)
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重可比出生时减轻100~200克左右。一般在喂养正常的情况下,从生后第4天开始体重回升,7~10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水平。体重减轻的原因是因刚出生时,吃奶、水少,而大、小便排出多,加上呼气及皮肤水分的蒸发所造成的。如果在生后及时喂水和奶,可避免或减少体重的下降。假如体重下降过多,或恢复过慢时,必须寻找原因,是否有奶量不足、吐奶、稀便或感染疾病等情况,应及时加强喂养和护理,治疗疾病,使新生儿的体重逐渐增长。
2.生理性黄疸
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皮肤和粘膜开始发黄。黄染的程度有轻有重,可以从浅黄色到柠檬色。以面部、胸背部皮肤比较明显。但手掌、脚掌不应发黄,一般持续7~15天消退,少数新生儿的黄染到一个月左右才逐渐消退。这样的新生儿如在吃、睡、大小便方面都正常,就不是病态。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黄疸,可适当地喝些糖水,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黄疸在生后第一天就出现,或长期持续不退,或退了又反复出现,就不属于生理性黄疸,要及时找医生诊断治疗。
3.马牙
常见新生儿的牙龈或上腭有一些黄色小凸起,俗称“马牙”。这是由粘膜上皮细胞的堆积所形成的,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由于新生儿口腔粘膜柔嫩,易被擦破,而新生儿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较低,擦破后容易引起口腔炎。感染严重时,可随血液循环扩散,发展为败血症。所以,我们不要用任何方式给孩子擦嘴,或用针挑“马牙”。为了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喂奶后,再喂点水就可以了。
4.新生儿脱水热
在夏季,或气温、室温过高时,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4天突然发烧,体温上升可高达39~40℃,持续数小时,若不及时处理,可持续1~2天。发烧时除了有轻度烦躁不安、尿少等症状外,一般情况良好,这是由于散发水分过多,吃进去的水分不足而造成脱水的缘故。应及时打开新生儿包被,降低室内温度,多给孩子喂水或静脉补液,一般可很快退烧。假如发烧时全身情况不好,或补充水分后仍不退烧,就应及时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5.生理性乳房肿胀和女婴阴道出血
多数新生儿,不分性别,在出生后表现乳房增大,并有乳汁样的分泌物,这是由于出生前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所致,几天后即可消失,不需要治疗,更不宜挤,以免发生乳腺炎。
少数女婴在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白带或血性分泌物,这也是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必做任何处理。
6.生理性尿闭
有的新生儿在第一次排尿后,24小时内很少再排尿,这些情况主要是进水量少造成的,只要给孩子多喂些水,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尿液。
7.新生儿红斑或色素斑
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表面的角质层尚未发育好,所以出生后皮肤与外界接触,一受刺激就容易发生充血,表现为红色斑块,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红斑,一两天后逐渐消退,并伴有糠秕样脱屑,属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骶尾部及臀部,常有蓝灰色或青色的斑记,多数为圆形,也有不规则形,边缘明显,用手指压时颜色不变,这是由于皮肤深层有色素细胞堆积形成的色素斑,无需治疗,一般到5~6岁后会自然消失。
(三)新生儿常见的神经反射
足月新生儿容易引起的神经反射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交叉伸腿反射、拥抱反射等。
1.觅食反射
当新生儿脸的面颊部被触及时,头立刻转向被触摸的一侧,轻触上唇或唇角,有噘唇、张嘴似觅食状。
2.握持反射
将手指或笔杆触及新生儿手心时,立即被小儿握住不放。这种反射在小儿生后4个月后消失。
3。踏步反射
扶新生儿于立位,并使身体略向前倾,足底着床可出现踏步动作。
4.拥抱反射
用一手扶婴儿身体至斜卧位,另一手托其头、颈部,然后迅速放低头位,使头、颈后倾10~15度,即出现婴儿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向内收并向胸前屈曲。
5.交叉伸腿反射
用手按住新生儿一个膝关节,使该侧下肢伸直,用另一手手指刺激该侧足底,对侧下肢先屈曲,继而伸直再内收。
神经反射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和髓鞘的形成有关。以上这些反射可协助判断新生儿是否足月产。此外,还有以肌张力为基础的多项试验用于判断胎龄。但应注意,神经系统检查应与外部体征结合起来,神经检查大部分符合正常者为足月,不正常(反射减弱)及肌张力低下者,可能是早产儿或是病态足月儿。
(四)新生儿行为
新生儿行为能力的研究是近20年来儿科领域的新进展。近年来,儿科工作者由过去传统的神经反射和新生儿成熟度的估价,转移到更复杂的行为估价。新生儿行为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轻微的脑损伤和神经功能异常,充分利用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的时机,促进代偿性康复。另外,新生儿行为检查更有利于优育和智力的早期开发。
新生儿行为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视觉
50年代末有人开始证明新生儿生后第一天看图案比看单纯颜色更有兴趣。并发现新生儿喜欢类似人脸的图形。新生儿在醒着的时候,能注视物体和移动眼和头去追随物体移动的方向。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完整性的最好表现之一。
2.听觉
有很多人证实新生儿有听的定向力。有人发现他初生刚30分钟的女儿能转动眼睛向着发出声音的方向。另外,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随意识状态而改变。如熟睡时听到声音而出现惊跳反应。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反应也不同,高调或太大的声音可使新生儿转离声音的来源,甚至用哭表示拒绝这种扰乱。
3.嗅觉、味觉和触觉
新生儿生后不久即有嗅觉和味觉能力。生后第一天对不同浓度的糖水其吸吮的强度和量就不同,喝过糖水的新生儿再给白开水喝,就表示不愿意吸吮。生后5天能区别乳母的气味。新生儿对触觉是很敏感的,用手放在哭闹新生儿的腹部或同时握住他的双手或抱起他,可使小儿平静和觉醒。
4.习惯形成
当新生儿接受一系列的、间隔几秒钟的刺激,他们对刺激反应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这叫做习惯形成。与此同时,心跳的次数也有变化,当接受新刺激时,新生儿心率加快,当多次重复刺激时心率恢复正常,好象他已经认识并习惯于这种刺激,而重新入睡。
早产儿和神经系统异常的新生儿其习惯形成较慢或不能形成习惯,无脑儿对重复刺激完全没有习惯形成。
5.和成人相互作用
新生儿已具有和成人相互作用的能力。有人发现,当抱起生后2~3天正哭着的新生儿并把他靠在肩上,88%的新生儿不仅停止哭,而且睁开眼和觉醒。新生儿的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父母在婴儿出生2~3周时能理解孩子哭的原因,而给予适当处理。新生儿的表情,如觉醒、注视、微笑和皱眉等也能引起双亲的反应。过去认为新生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新生儿受其父母的行为所支配;现在认为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中新生儿起决定性作用。
(五)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居室卫生
新生儿的居室要空气流通,但不可对流,以免产妇和新生儿伤风着凉。要有充足的阳光而不能直晒。夏天可以开窗睡觉,冬天也应适当开窗换气。如有条件,新生儿卧室要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最好在20~22℃之间,湿度在60~65%左右。室内清洁,宜用湿墩布拖地和用湿抹布擦家具等,防止尘土飞扬。冬天,北方多用煤炉取暖,应慎防煤气中毒。此外,炉上必须放水壶或经常在炉周围洒水,以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这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的呼吸道疾病。
2.新生儿尿布、衣服的准备和清洗
新生儿的尿布宜选用质软、耐洗、易干及吸水性强的棉布,最好用干净、柔软的旧布改做。尿布不宜过厚过宽,要勤洗勤换。无论大、小便,凡沾湿的尿布都应及时换洗。用肥皂洗的尿布,要用清水多涮几次,去掉肥皂沫和气味。有条件的可用开水烫洗,洗后放在阳光下晒干。当喂奶、喂水及进行其他护理时,都应检查尿布,尿湿或排便后,一定要换掉,并清洁会阴,防止臀部皮肤发生“红屁股”与尿布疹。
新生儿的衣着要用柔软、易洗的布料做成,也可用浅色柔软的旧衣服改制几件,便于洗换。衣服要宽大,易穿易脱。以和尚领式为好,不用扣子,选用带子,不宜系得过紧,以防擦伤腋下皮肤。为新生儿准备的衣服不能存放有樟脑球(卫生球)的衣箱内,以免引起新生儿过敏反应。
3.护理
日常护理工作的三大方面是注意保暖、预防损伤和感染。
(1)保暖方法 正常的新生儿体温应在35~37℃之间(腋下表),体温低于35℃就表示不正常,有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和其他疾病的危险。冬天出生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室温最好维持在20~22℃,出生后可用柔软的棉被包裹或用热水袋、热水瓶等物加温保暖,但要防止烫伤,随时观察新生儿面色、手脚温度和试体温。换尿布、衣服时,动作要敏捷,要用已烘热的尿布、衣服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暴露婴儿身体而着凉。
(2)皮肤的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软纱布蘸温开水,将头皮、耳后、面部、颈部及其他皮褶处轻揩干净。换尿布后可在皮褶处涂少许无菌植物油。脐带脱落后可开始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皂,洗澡动作要轻柔迅速,洗完后立即用干毛巾裹上,以免受凉。也可以先洗上半身,再洗下半身。洗澡后,臀部及皮褶处宜撒少许滑石粉。若撒粉过多,受潮时易结成硬块而擦伤皮肤。在颈部不宜直接用容器撒粉,而应撒在手上涂抹,以避免婴儿吸入。
(3)脐带的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常在生后5~7天脱落,脐带未掉以前,要注意避免沾湿或污染,不要随便打开看。洗澡时要避开脐部,尿布最好不要盖在脐带上,以免湿尿布上的尿液污染脐带。如果脐带包布已经沾湿,必须更换,并先用消毒棉花蘸2.5%碘酒消毒脐部,再用75%的酒精擦去碘酒,另取无菌纱布重新包扎。处理时碘酒不可沾着婴儿皮肤,以防止灼伤。如发现脐带渗血流水情况,要找医生检查处理。
(4)预防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弱,口腔、粘膜、皮肤以及脐带都是细菌侵入的门户,要注意预防感染。新生儿的住室、衣着、尿布要保持清洁;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和合理喂养;尽量减少亲友的探望和搂抱,特别是患有感冒、皮肤病和结核病的人,不要接触新生儿。如果母亲患了感冒,喂奶时要戴上口罩,以免传给新生儿。
(5)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奶后不宜立即给新生儿喂药,以免饱后拒食。新生儿味觉良好,药物若味苦,应放糖以减少苦味;喂药时不应捏住鼻孔强行灌入,以免发生药物呛入气管的危险。一般可用小匙盛少量药液顺口腔右颊的一侧慢慢倒入嘴内,这样不易咳呛。另外也可以用奶瓶喂药,若是少量药粉可直接沾在母亲奶头或橡皮奶头上,叫孩子直接吸吮也行,或者放在新生儿口中,再喂少许糖水或温开水,都可以顺利地喂进药物。
(6)防止新生儿发生意外事故 由于母亲的粗心大意或护理不当,可能使新生儿出现意外损伤。为防止新生儿发生意外事故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喂奶的姿势。切忌母亲躺着喂奶,往往由于喂奶时母亲睡着了,乳房压住了新生儿含着奶头的鼻子,堵住了呼吸,以致婴儿缺氧憋死。
②避免新生儿漾奶、吐奶。新生儿吐奶,易被吸入气管,引起咳呛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严重的可致窒息死亡。所以新生儿吃奶后应该抱直轻拍后背。使其排出吸入的空气,身体稍右侧位睡,可减少呕吐。
③避免外伤。衣服上的带子不可系的太紧,以免勒伤皮肤;不可用力包紧新生儿,否则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呼吸和活动;固定新生儿尿布不能用别针;为防止新生儿手指甲抓破脸可以剪掉指甲,但不能用纱布或布袋包住手以免线绳缠绕手指而发生损伤;在抱起新生儿或给新生儿洗澡时,应用手抱牢,防止滑脱摔伤。
④给新生儿保暖时,千万注意不要烫伤。热水瓶、热水袋要拧紧盖子,防止热水流出。保暖用的热水温度不要过高,应低于60℃,而且不能离新生儿太近,要隔着包布放置。有的新生儿臀红(尿布皮炎),需用大灯泡或红外线灯照臀部时,注意灯光不能离臀部过近,照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局部充血、起泡、烫伤。
(7)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菌苗。新生儿对结核菌的抵抗力特别低,一旦受了感染、很容易得急性严重性结核病。因此,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在医院出生的,一般都在出生后的第二天接种,早产儿和难产儿要适当推迟些。如果家中有结核病人,新生儿虽然接种了卡介苗,仍应与病人隔离。这是因为接种了卡介苗要经过八周后才能发挥预防结核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