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百子名言类典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8-09 22:39:09

群经百子名言类典

作者: 张立华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

本辞典是一部集我国古代经书、子书名言精华,按类编排的大型工具书。书中收集名言7000余条,选自百余种古代经书、子书;按内容分为14大类、204小类;每条名言均有白话译文,有些还做了简要注释。有“类别”和“条目音序索引”两种形式的目录,便于检索。书后附有“群经百子简介”,对引用典籍做集中介绍。这些名言,反映了中华民族先哲的哲思睿智,其政治经验、处世思想、人生体味、道德思考,无不对今人有着学习、借鉴的巨大价值...

  • 君子藏器以有待也,稸德以有为也,非其时不见也,非其君不事也,穷达任所值,出处无所系。其静也,则为逸民之宗;其动也,则为元凯之表。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途同归,其致一焉。
  • 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所执。
  • 恭而敬可以摄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恕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
  • 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 刚折者不终,径易者数伤,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
  • 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则正,不可以正则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名。
  • 有恃必坏:恃勇者乱,乱必亡;恃才者凌,凌必伤;恃壮者纵,纵必夭;恃势者骄,骄必牋。
  • 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而勿强,陈道而勿怫。
  •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 若比智而交,则白屋不降公旦之贵;若钧才而游,则尼父必无入室之客矣。
  • 明镜举则倾冠见矣,羲和照则曲影觉矣,隐括修则枉刺之疾消矣,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 善交狎而不慢,和而不同。见彼有失,则正色而谏之;告我以过,则速改而不惮。不以忤彼心而不言,不以逆我耳而不纳;不以巧辨饰其非,不以华辞文其失;不形同而神乖,不匿情而口合;不面从而背憎,不疾人之胜己。护其
  •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 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人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 小人当远之于始,一饮一啄,不可与作缘。非不我恨也,泛然若不相识,其恨浅。若其才能,或事势相借,一与亲密,后来必成大仇。
  •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 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 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君子绝交无恶言,去臣无恶声。
  • 心有怨于人,而外与之交,则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当疏,但疏之以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绝之,所谓“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者也。
  • 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求其顺,非恕也。
  •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 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天地而有余。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故
  •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苛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 死而不能绩人之寿者,君子不轻其死;痛而不能分人之痛者,君子不尝其痛;忧而不能益人之乐者,君子不任其忧;劳而不能贻人之逸者,君子不受其劳。故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
  • 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
  • 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 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的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
  • 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觉尺蠖者,甘屈以保伸;识通塞者,不惨悦于否泰。
  •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
  • 诎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 两相磨荡,有皆损无俱全,特大小久近耳。利刃终日断割,必有缺折之时;砥石终日磨砻,亦有亏消之渐。故君子不欲敌人,以自全也。
  •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 穷岩曲岫之梓杰,生于积石,颖贯青天,根凿黄泉,分条布叶,轮菌磥硊,骐驎戏其下,鹓鸾游其巅,浮云栖其侧,清风激其间,终岁无毫厘之忧,免刀斧之入者,非与人有德也,能韬隐其质,故致全性也。路侧之榆,樵人采其
  • 周鸡断尾,获免牺牲;山狙见巧,终必招害。
  •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之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 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鱼之失水,虽暂假息,然枯糜可必待也;人之弃礼,虽犹腼然,而祸败之阶也。
  • 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
  • 吾未见麟之生虎,而见尧之生丹朱也;吾未见枭之生凤,而见鲧之生禹也:物有种而人无种也。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草木者,以其有为耳。皮毛齿角,禽兽以用而名;香味补泻,草木以巧而着。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殆;废人而复起,殆;可而不为,殆;足而不施,殆;几而不密,殆。
  • 矜功者不立,虚愿者不至。非唯不足以得福,而行又以召祸。
  • 虽有嫫母,不贵暗鉴,知暗鉴不能灭其丑也;虽有侏儒,不履危石,知危石不能益其长也。世之人有过而患人见,是贵暗鉴之心也;无善而喜人誉,是履危石之智也;识故不如嫫母侏儒矣!
  • 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
  • 袒裼暴虎,而后勇气发焉;超腾绝坂,而后迅捷露焉;手提万钧,而后多力见焉;处难践患,而后贞勇出焉。
  • 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浮一没,交情乃出。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人之好名者其等有三,好利者等亦有三。有好闾阎之名者,有好士大夫之名者,有好圣贤之名者。高宫室,美车服,饰富贵容,使里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此好闾阎之名者也;矜廉隅,励名节,为可惊可愕之事,使绅先生艳慕而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术异者终罔吉,泄化机也;文异者终罔吉,发神秘也;贪盛者终罔吉,犯止戒也;好讦者终罔吉,悖厚训也;好杀者终罔吉,戕生道也。
  • 山有虎豹,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
  • 怀银纡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 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
  • 浚井不渫,则泥泞滋积;嘉谷不耘,则荑莠弥蔓。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 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鲜不及祸。
  • 平正擅匈,论治在心,此以长寿。喜怒之失度,乃为之图。节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匈。
  • 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
  • 能收视返听,导气和神,澹泊自持,无将无迎,如是者可得上寿;以礼为绳,以法为循,步趋有度,嗜欲有节,如是者可得中寿;声色不离,亦不戕生,起居不节,亦不劳形,如是者可得下寿;竭蹶名利,骋驰纷华,冒雪冲霜,
  • 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心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
  •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 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
  • 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 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 初生之鸟,不习罗,而骇于见人者,其惊心卵而具也;初乳之狼,不尝血味,而怒于见羊者,其猛心胎而具也。人性之刚柔善恶,未必皆习也,其胎卵者实多。
  • 调性之法,急则佩韦,缓则佩弦;谱情之法,水则从舟,陆则从车。
  •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盖人情每狎于所私故也。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 劳苦彫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 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 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宠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
  • 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 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
  •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富于道德者不矜事功,犹矜事功,道德不足也;富于心得者不矜闻见,犹矜闻见,心得不足也。文艺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贵自雄,卑陋之见也。
  •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 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君子无邑邑于穷,无勿勿于贱,誉之而不加劝,非之而不加沮,定外内之分,夷荣辱之心,立不易方,斯有恒也。
  • 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张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 分有所受,即有所限,短不可迟寸阴,长不可速箭漏,是以达者任之。
  •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
  • 闻毁誉善恶,以其心受,受则心满,满则道无所居矣。有闻如不闻焉,有见如不见焉,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心虚则安,心安则道自来矣。
  • 小人有恶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恶。好夺者亦好施,敛怨者亦树德,柔荏者多宽容,结纳者多奖借,植党者多覆过,怀私者多含垢,此恶中之善也;清者必刻,直者必讦,公者必倨,明者必察,文者必苛,高者必独,此善中之恶
  • 善恶在自为,父子不相授。尧为父而有丹朱,舜为子而有瞽瞍。
  • 疾恶之心,固不可无,然当宽心缓思,可去与否,审度时宜而处之,斯无悔。切不可闻恶遽怒,先自棼挠,纵使即能去恶,己亦病矣。况伤于急暴,而有过中失宜之弊乎。
  •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 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 夫钟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者,声亦随之。故志诚感之,通于金石,而况人乎?
  • 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
  • 飘瓦击人,虚舟触己,虽有忮心而不怨者,以彼无情于击触也。
  • 代马望北,狐死首丘。
  •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 爱生于公则遍,生于私则偏,生于真则淡而和,生于伪则秾而乖,生于义则疏而切,生于欲则昵而疑。
  • 舟人不以舴艋载千钧之石,爱舟也;车人不以小犊驾厚载车,爱犊也;尧舜不以天下授不肖之朱、均,爱子也。爱子莫如尧舜,而不知者以为远其子也。
  • 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 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积威之祸可救,积恩之祸难救。积威之后,宽一分则安,恩一分则悦;积恩之后,止而不加则以为薄,才减毫发则以为怨。恩极则穷,穷则难继;爱极则纵,纵则难堪。不可继则不进,其势必退。故威
  • 孟贲之尸,人不刃者,气绝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灭也。动身章智,显光气于世,奋志敖党,立卓异于俗,固常通人所谗疾也。
  • 魏女色艳,郑袖劓之;朝吴忠贞,无忌逐之。
  • 扬娥眉者,为丑女所妒;行贞洁者,为谗邪所嫉。
  • 淑好之人,戚施之所妒也;贤知之士,闟茸之所恶也。
  • 不悦则常怀烦懑,多见不平,多见非理,色不和,言不顺。处君臣之间,必不相爱;处父子之间,必不相亲;处夫妇之间,必不相宜;处兄弟之间,必不相好;行于邦国之间,必多怨尤。如是,则内拂于性,外隔于人,其违道也
  • 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
  • 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 攫金于市者欲心胜而不知有羞恶,求珠于渊者利心专而不顾其沉溺。
  • 虽为门守,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 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不可使如止水,水止则不清;不可使如凝胶,胶凝则不并。
  • 锐志于雏鼠者,不识驺虞之用心;盛务于庭粒者,安知鸳鸾之远指?
  • 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
  •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 吞舟之鱼不游渊沼,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
  •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 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群;大人乐恬淡,小人欣于戚戚;堂堂之业而不喻于众庶,栖栖之事不悦于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趋;群士经世,各有所归。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中人之意,随起随灭,故无成;惟大贤大猾之意,一起不复灭,故善恶各造其极。为舜为跖,皆以孳孳而不自已也。孳孳者,经百折而不回,历皓首而不怠者也,非舜其孰能之?
  • 导米低仰,欲求粺也;砥石劘厉,欲求铦也。
  • 彼树木者,厚壅其根,旦暮灌之,旬候粪之,其不惮勤劳者,为其华之可悦也,为其实之可食也;使树矣不华,华矣不实,奚贵无用之根?不如掘其根而炀之。
  • 鬻食者美味供人,而自食其粗粝;鬻器者美货贻人,而自用其苦恶。虽孝子顺孙不是过,而人不之德者,以其有市心也。故怀利事人,即糜身摩踵,无当忠义,犹鬻贩耳。
  • 凿井求玉,非卞氏宝。名困身辱,劳无所得。
  • 探得螽,所愿不喜。
  •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行也。
  • 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 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以为勇。
  •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锦缋纷华,所服不过温体;三牲大牢,所食不过充腹。知以身取节者则知足矣,苟知足则不累其志矣。
  • 龟厌河海,陆行不止;自令枯槁,失其都市;忧悔为咎,亦无及已。
  • 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不苟为难。
  • 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
  •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 有兼德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是圣人之辨说也。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此言之术也。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种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
  • 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义者也。
  • 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旁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
  • 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之矣;外是者谓之訒,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
  • 斯言一玷,非礛所磨;枢机既发,岂骇电所追?
  • 蒙谤而晏如,不慑惧于可畏者,劲人也。
  • 准的陈则流镝赴焉,美名起则谤攻焉。
  • 仇人背后之诽论,皆是供我箴规。盖寻常亲友,当面言既不尽,背后亦多包荒。惟与我有嫌者揭我之过,不遗余力,我乃得知一向所行之非,反躬自责,则仇者皆恩矣。
  •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己,反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
  •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 鸟之曲喙跂距者,羽类畏之;兽之方喙钩爪者,毛群畏之;鱼之哆唇锯齿者,鳞族畏之;人之言口谗谀者,人其畏之。
  • 三监谗圣人,周公奔楚;后母毁孝子,伯奇放流。
  • 直不疑未尝有兄,而谗者谓之盗嫂;第五伦三娶孤女,而世人谮其挝妇翁。
  • 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功名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
  • 语不可尽,机不可或露。语尽则人得以乘其会,机露则物得以探其蕴。《易》曰:“几事不密则害成。”曰:“括囊无咎。”
  •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 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患,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则蹶;行险途者畏而慎,故徐步则不跌。
  • 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
  •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也。
  • 正颜色,则远暴嫚;出辞气,则远鄙倍矣。
  • 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 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
  • 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 轻拒者不可与有言也,轻受者亦不可与有言也。轻受善言者,亦轻受恶言;则其所受还为所拒矣。惟夫闻善言若饥,闻恶言若呕者,然后可深告而不疑,纵言而无忌。
  • 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 鸟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 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失指。
  •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 登阆风,扪晨极,然后知井谷之暗隘也;披七经,玩百氏,然后觉面墙之至困也。
  •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也。
  • 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
  • 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 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
  •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 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于向今,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 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贱;不觌虎豹之彧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
  • 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 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镜之明己者功细,士之明己者功大。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
  • 闻清商而谓之角,非弹弦之过,听者之不聪矣;见和璧而名之石,非璧之贱也,视者之不明矣。
  • 水动而景摇,人不以定美恶,水执玄也;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
  •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外重也。凡外重者内拙。
  • 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胶柱不可以谐清音。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 疑之久而认以为真,疑之极而执以为然。虽欲不败,不可得已。
  •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多疑之人其心离,其败也以扰;侥幸之人其心汰,其败也以忽。夫惟其多疑也,而后逢迎之夫集焉;惟其侥幸也,而后亡忌惮之夫集焉。逢迎之夫,道其猜而掩其明;亡忌惮之夫,盈
  • 握枣与错金以示婴儿,婴儿必取枣而不取金也;握一斤金与千万之珠以示野人,野人必取金而不取珠也。故物之于人,小者易知也,其于大者难见也。
  • 待騕裹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 罗百家者,多浩瀚之词;工一家者,有独诣之语。学者欲以有限之目力,而欲竟其津涯,以卤莽之心思,而欲探其蕴奥,岂不难哉!故学贵有择。
  • 木成林则斧斤同加,兽成群则网阱同罹,鸟同行则缯缴同罣,鱼成队则罾笱同入。故智人择类而游,畏祸福之一体也。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
  • 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
  • 疑事无名,疑行无功,天下未有疑而不败者也。
  • 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
  • 吞钩之鱼,必鱼之跋扈者也;入阱之兽,必兽之狼攫者也。鱼不跋扈,则其争饵也不先;兽不狼攫,则其逐媒也不猛。人之聪明强察者,其得利也倍于愚,而其得害也亦倍于愚。故明而不哲,祸之招也。
  •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 自瞽者乐言己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短。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不知己者无所见,不知人者无所闻。
  • 面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 欲超千里于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
  • 金玉经于不测者,托于轻舟也;灵鸟萃于玄霄者,扶摇之力也;芳兰之芬烈者,清风之功也;屈士起于丘园者,知己之助也。
  •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自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
  •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悬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
  • 高山大川,不辑航不克也。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
  •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文须有益于天下后世,若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抄袭之说,谀佞之文,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 者以杖为足,瞽者以杖为目,非杖之能为足又能为目也,所以用之者异也。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 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然若皓月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
  • 弓待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 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诏聋者,撞钟伐鼓以警之,犹弗领也,以手喻形而其解捷矣;诏盲者,烈炬燃藜以引之,犹弗辨也,以声相步而其趋疾矣。智有所蔽者有所开,教有所穷者有所通。因其所开,施其所通,是以能立教之宗。
  • 学者如取水,终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故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教者如分火,终日分而未尝亏其体,故散为十灯而明自若,散为千灯而明自若。故善学者不自隘其器,善教者不自吝其光。
  • 璧瑗之器,之功也;莫邪断割,砥砺之力也。
  •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 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煣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
  • 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也,然而不得排则不能自正;桓公之葱,大公之阙,文王之录,庄君之曶,阖闾之干将、莫邪、巨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
  •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 不善得师者在师,善得师者在己;不善得友者在友,善得友者在己。苟善取焉,不必贤于我者,皆可为师友。
  • 智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是之谓师。
  •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陟险之有助也。得师得友,可以为学矣!所贵乎师友者,贵其善讲也。虽有歧路,导之使不迷也;虽有险道,助之使勿失也。师友善讲,则学有成矣!
  • 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綦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
  • 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
  •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操瓢而挹水于海,虽终日抱汲,不盈升焉;操畚而负土于山,虽终日锹掘,不盈石焉:岂山海不足用哉?受有所极也。学者涉圣道之高深,游六艺之渊薮,而操之以自满之瓢,挟之以易盈之畚,何怪白首呻吟,而所得不盈一掬乎
  •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于营生,富贵者沉沦于逸乐。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墙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行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虽出于口,则越散矣。
  •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 其上以我观书,其次以书观我,其次以书观书。其上,行有余力而学文,可以作圣;其次,体圣人言,可以作贤;其次,恣记诵之博,无身心之实。误天下苍生者,皆以书观书者也。
  •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 正门学脉切近精实,旁门学脉奇特玄远;正门工夫戒慎恐惧,旁门工夫旷大逍遥;正门宗指渐次,旁门宗指径顿;正门造诣俟其自然,旁门造诣矫揉造作。
  • 积万金于箧匮,虽俭乏而不用,则未知其有异于贫窭;怀逸藻于胸心,不寄意于翰素,则未知其有别于庸猥。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 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载君子则贵,载小人则贱;载金玉则贵,载粪土则贱。名理奥义,君子金玉也;俗见曲学,小人粪土也。
  • 国之多贤,如托造父之乘,附越客之舟,身不劳而千里可期,足不行而蓬莱可至;朝之乏贤,若凤亏六翮,欲望背摩青天,臆冲绛烟,终莫由也。
  •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练者,无轻浮之状。此是全才。有所长而矫
  •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 劲弩难彀,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而可以致重济深;猛将难御,而可以折冲拓境;高贤难临,而可以攸叙彝伦。
  • 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
  • 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辨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
  •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谤以倾覆人。
  • 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烨烨者,于本实必薄。
  • 明白之士达于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暗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 招贤用才者,人主之要务也;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若乃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何异欲致远途而弃骐騄哉!
  • 古之举士,畴咨、师锡,惟恐不知其生平也;今之举士,糊名易书,惟恐或知其生平也。
  • 埋镜于土,不别瓦砾,及磨以元锡,而光烛须毫,非始晦而终明也,遇与不遇也;沉戟于沙,不异朽株,及加之砥砺,而锋入犀兕,非前钝而后利也,用与不用也。夫天下岂乏异才哉?顾沉埋之中,识之者难耳。
  •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
  • 用人必须历试,虽有卓异之器,必有已试之效。一则使其更变而知难,事不轻作;一则待其功高望重,人自无辞。
  • 身之病待医而治,国之乱待贤而治。治身有黄帝之术,治世有孔子之经。然病不愈而乱不治者,非针石之法误,而《五经》之言诬也,乃因之者非其人。苟非其人,则规不圆而矩不方,绳不直而准不平,钻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
  • 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则莫若羿、蜂门矣;欲得善驭,及速至远,则莫若王良、造父矣;欲得调一天下,制秦楚,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知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致大,甚易处而綦可乐也。故明君以为宝,而愚者以为
  • 剔腹背无益之毛,揽六翮凌虚之用。
  • 明主官人,不令出其器;忠臣居位,不敢过其量。非其才而妄授,非所堪而虚任,犹冰碗之盛汤,葭莩之包烈火,缀万钧于腐索,加倍载于扁舟。
  •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
  •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
  • 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以德弇劳,不以年伤。
  • 訾之人,勿与任大。
  • 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 明哲之相士,听之于未闻,察之于未形,而鉴其神智,识其才能,可谓知人矣。若功成事遂然后知之者,何异耳闻雷霆而称为聪,目见日月而谓之明乎?
  • 御百里之手,而以调千里之足,必有摧衡折轭之患;有接具臣之才,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闭心塞意之变。
  •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 任有七难:繁任要提纲挈领,宜综核之才;重任要审谋独断,宜镇静之才;急任要观变会通,宜明敏之才;密任要藏机相可,宜周慎之才;独任要担当执持,宜刚毅之才;兼任要任贤取善,宜博大之才;疑任要内明外朗,宜驾驭
  • 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白,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犹之买马然,不论其足力,而以色物毛泽而为仪,则厩无走马矣;犹之售玉者然,不论其廉贞温粹而无瑕者,而以大小径广为仪,则箧无连城矣。唯士亦然,论士不以其才,而以势地为仪,则伊尹、仲父不立于朝矣。
  • 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懞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
  • 人情每安其所常见,诧其所不常见。
  • 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而败。
  •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
  • 利、害,毁、誉,称、讥,苦、乐,能动摇人,释氏谓之八风。
  • 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民知十己,则尚与之争,曰不如吾也;百己,则疵其过;千己,则谯而不信。
  • 众醉恶醒,众贪恶廉,众淫恶贞,众污恶洁,众枉恶直,众惰恶勤,众佞恶忠,众私恶公,众嫚恶礼。
  • 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宴室独处,曾、史之所慢。
  • 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治者,复弱;众而不治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
  •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 国或重治,或重乱。明主在上,所举必贤,则法可在贤。法可在贤,则法在下,不肖不敢为非,是谓重治。不明主在上,所举必不肖,国无明法,不肖者敢为非,是谓重乱。
  •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举正错邪,赏善罚恶,未有不治者;邪正相杂,赏罚不当,求治难矣。
  •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仁义而窃之。
  •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
  • 亡国之道有十焉:有法而无实,国亡;赏罚不中,国亡;用舍不明,国亡;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百姓困穷,司牧不知,知而不为之所,国亡;百官好利而无耻,国亡;将帅不得人,士卒不用命,国亡;御将不
  •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 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殆;其德不足以怀其民者,殆;明其刑而贱其士者,殆;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身弥老不知敬其道子者,殆;蓄藏积,陈朽腐,不以与人者,殆。
  •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 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逐;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 无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私而天下自公。贱珍则人去贪,彻侈则人从俭,用实则人不伪,崇让则人不争。
  • 臣喻股肱,则手足也,履冰执热,不得辞焉。是以古人方之于地,掘之则出水泉,树之则秀百谷;生者立焉,死者入焉。功多而不望赏,劳瘁而不敢怨。审识斯术,保己之要也。
  • 贤者之为人臣,不损君以奉佞,不阿众以取容,不惰公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其明能照奸,而义不比党。
  • 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主信爱之,则谨慎而赚;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主损绌之,则恐惧而不怨。
  • 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
  • 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
  • 枭鸱屯飞,则鸳凤幽集;豺狼当路,则麒麟遐遁。举善而教,而不仁者远矣;奸伪荣显,则英杰潜逝。
  • 贤佞殊行,是是非非。实名俱立,而效有成败;是非之言俱当,功有正邪。言合行违,名盛行废,佞人也。
  • 人主莫不好忠直而恶佞邪,然忠正者常疏,佞邪者常亲,以致于覆国危身而不悟,何哉?忠正多忤意,佞邪多顺旨,积忤生憎,积顺生爱,此亲疏之所以分也。诚能爱其忤以收忠贤,恶其顺以去佞邪,治平之业将何远哉!
  • 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知而不忠,则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
  • 事强暴之国难……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疆垂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猒。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
  • 治国之道,由中及外,自近者始。近者亲附,然后来远;百姓内足,然后恤外。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商则长诈,工则饰骂。
  •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
  • 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也;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
  • 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 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倍法度而任私议,皆不知类者也。
  •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以刑,亲戚可以灭,至法不可阙也。
  • 立法之初,贵乎参酌事情,必轻重得宜,可行而无弊者,则播告之。既立之后,谨守勿失,信如四时,坚如金石,则民知所畏而不敢犯矣。或立法之初,不能参酌事情,轻重不伦,遽施于下,既而见其有不可行者,复遂废格,则
  • 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 少目之网不可以得鱼,三章之法不可以为治。故令不得不加,法不得不多。
  • 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
  •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国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
  •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
  • 能爱人之生者,可使人舍生而赴死;能亲人之身者,能使人捐身以犯难。
  • 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民离者,虽劳而不治。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 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动,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安得不危?
  •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治民者如栉发,赋民者如汲井。栉发者日日栉之,发虽遗必寡;久而栉之,所弃滋多,治民之奸犹是也。汲井者渐而汲之,终古不竭;骤汲不已,须臾立枯,赋民之财犹是也。
  •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而和其人民。
  •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仪备而君子归之。
  • 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
  •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 用其臣者,予而夺之,使而辍之,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予虚爵而骄之,收其春秋之时而消之,有杂礼义而君之,时举其强者以誉之。
  • 御狂马不失策,操弓不反檠。
  • 禹决江河,不秉钁锸;周公筑雒,不把筑杖。
  • 虽有孙阳之手,而无骐骥之足,则不得致千里矣;虽有稽古之才,而无宣力之佐,则莫缘凝庶绩矣。
  •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
  • 针艾方药者,已病之具也,非良医不能愈人;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
  • 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
  • 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
  • 诸侯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
  • 如越江湖,法则舟也,人则操舟者也。若舟破楫坏,虽有若神之技,人人知其弗能济矣。故乘大乱之时必变法,法不变而能成治功者,未之有也。
  •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
  • 圣贤师心不师迹,虽百世而道同;后世师迹不师心,虽时同而术异。
  • 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痤瘕也;若载一时之礼,以训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剑,守株而待兔也。
  • 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 养梯稗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民。
  •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国皆有禁奸邪、刑盗贼之法,而无使奸邪盗贼必得之法。为奸邪盗贼者死刑,而奸邪盗贼不止者,不必得;必得而有奸邪盗贼者,刑轻也。刑轻者,不得诛也;必得者,刑者众也。
  • 善制法者如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匠人执方寸之矩,而千仞之台,百丈之室,无弗能度也,其赢缩在人,不在器也。陶人埏埴,大者为大型,小者为小型,型至备矣,而终不能尽天下之用者,其大小在器,不在
  • 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 辔衔者,御之具也,得良工而调;法势者,治之具也,得贤人而化。执辔非其人,则马奔驰;执轴非其人,则船覆伤。
  • 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
  • 施功而不钧,位虽高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虽厚不誉者多;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断刑而不当,斩虽多其暴不禁。
  • 托于犀车良马之上,则可以犯阪阻之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则可以水绝江河之难;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舟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
  •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过乎仁不失为君子;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义不可过。
  • 小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矣。
  •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 人君不畜恶民,农民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 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主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失权则君贱,失恩则民散。民散则国乱,君贱则臣叛。是故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
  • 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以成方圆;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
  • 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弟,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
  •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
  • 解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
  • 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 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舟弭楫于冲风之前。
  • 名分不定而欲天下之治也,是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至东而西行也,其不几亦明矣。
  •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甲不坚密,与者同实;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实;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中而不能入,与无镞者同实;将徒人,与残者同实;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民劳而兴兵者疲,民贫而兴兵者匮,民玩而兴兵者散,内有谗而兴兵者殆,天灾流行而兴兵者乱,有内难而兴兵者疑,上下离心而兴兵者亡。
  • 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
  •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 帅有十过:勇而轻死,贪而好利,仁而不忍,知而心怯,信而喜信人,廉洁而爱人,慢而心缓,刚而自用,懦志多疑,急而心速。
  • 激人之心,励人之气。发号施令,使人乐闻;兴师动众,使人乐战;交兵接刃,使人乐死。其在以战励战,以赏励赏,以士励士。
  • 进兵贵果,果而勿矜,果而勿愎,果而勿懈,果而勿葸。
  •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 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者,胶柱鼓瑟之士也;以奇为正,以正为奇者,临书模画之徒也;我奇而示敌以正,我正而示敌以奇者,知胜者也;我奇而敌不知其为奇,我正而敌不知其为正者,知胜之胜者也。
  • 用兵之要,先谋为本。是以欲谋行师,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正其赏罚;欲谋取远,先谋不失其迩。
  • 古人之用间,其妙非一。即有间其君者,有间其亲者,有间其贤者,有间其能者,有间其助者,有间其邻好者,有间其左右者,有间其纵横者。
  • 德均则众者胜,力敌则智者胜,愚智侔则有数者禽无数。
  • 貌望丰伟者不必贤,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 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 水能浮千钧之舟,而不能浮锱铢之金,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势也;火能销万斛之水,而不能销一坏之土,非万斛寡而一坏多也,性也。
  • 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以其有实也。
  • 虎虽不噬人,犹谓之虎;蝎虽不螫人,犹谓之蝎;小人虽不为不善,犹谓之小人。不噬者,必有时而噬也;不螫者,必有时而螫也;不为不善者,必有时而为不善也。
  • 绳直而枉木,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
  •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
  • 使信士分财,不如投策探钩;使廉士守藏,不如闭户全封。何者?有心之于平,不如无心之不平也;有欲之于廉,不若无欲之不廉也。
  •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 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为像所侮;化家者,不知为家所化;化国者,不知为国所化;化天下者,不知为天下所化。
  • 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至众非数之所能领也。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十围之木,不可盖以茅茨;榛棘之柱,不可负于广厦。何者?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以大量小,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
  • 熯一炬火,爨一镬水,终日不能热也;持一尺冰,置庖厨中,终夜不能寒也。何则?微少之感,不能动大巨也。
  • 大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大德不尧尧。
  • 剖三寸之蚌,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凤凰之雏,必难获也。何者?小不能容大也。
  • 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铁钺裁箸,盆盎酌卮,大小失宜,善之者希。
  • 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步仞之丘,巨兽无所隐其躯,而狐为之祥。
  • 金虽克木,而锥钻不可以伐邓林;水虽胜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
  • 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丘阜之木不能成宫室。
  • 寸胶不能治黄河之浊,尺水不能却萧丘之热。
  • 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人。
  • 少不胜多,小不厌大。
  • 积金如山,燃一炭火以燔烁之,金必不销。
  • 百足之蚿,不捷一足之夔;百灯之光,不明于一灯之焰。
  •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不测之渊,起于汀滢;陶朱之资,必积百千。
  • 南溟引朝宗以成不测之深,玄圃崇木石以致极天之峻。
  • 灵珠如豆,不见其长,叠岁而大;铎舌如指,不觉其损,累时而折。
  • 积微成显,积着成象。
  • 冲天之鹤,资于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
  • 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
  •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 衣狐裘以当蕤宾,被絺络以御黄钟,非不丽也,乖其处,非其时也。
  • 无当之玉碗,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 妍姿媚貌,形色不齐,而悦情可均;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缴飞钧沉,罾举罝抑,而有获同功。
  • 庖丁解牛,适俗所倾;朱泙屠龙,无所用功。苟乖世务,虽有妙术,归于无用。
  • 绘美人而悬之壁,极窈窕之观矣,而以操井臼,不如黄发之妻;按食谱而阅其味,穷珍错之奇矣,而以充口腹,不如粗粝之粟。
  •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
  • 仁人之得饴,以养疾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
  • 凤鸟上击于九千里,绝浮云,负苍天,翱翔乎窈冥之上,夫粪田之,岂能与之断天地之高哉!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 八音形器异而钟律同,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
  • 瞽旷能默,瞽旷不能齐不齐之耳;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
  • 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谷;趋行殊方,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 刻削者比肩,而班、狄擅绝手称;援琴者至众,而夔、襄专知音之难;厩马千驷,而骐骥有邈群之价;美人万计,而威、施有超世之容。
  • 冻者愿得裘不愿得火,热者愿得荫不愿得风。火非不可以济寒,然火灭而寒自存,有裘而暖自足其中矣;风非不可以苏暑,然风息而暑复至,得荫而凉自足其中矣。
  • 食草咀木,茹毛饮血,皆可以止饥,则养生者非必五谷也,而惟五谷和于腹焉;裹皮束缊,被毡集毳,皆可以御寒,则蔽形者非必布帛也,而惟布帛安于体焉。
  • 权衡虽正,不能无毫厘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箅甑瓾,在衻茵之上,虽贪者不搏。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 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 江河之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须臾而毕。
  • 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
  •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齼之;先者隤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
  • 来春当大饥,今秋不食;黄钟应寒,蕤宾重裘。预备虽早,不免于愚。
  • 干霄之木,始若蘖足,易去也,及其成达也,百人用斧斤弗能偾也;熛火始起,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虽以天下之役,抒江汉之水弗能救也。夫祸之始也,犹熛火蘖足也,易止也;及其措以大事,虽孔子、墨翟之贤,弗能
  • 疾行无善步,疾歌无袅音,疾书无劲画,疾啖无余甘。
  • 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
  • 骥所以见珍者,以其日行千里也,满旬而取至,则与驽马均矣;箭所以为贵者,以其弦直而立至也,穷日而取至,则与不至同矣;智所以为妙者,以其应时而知也,若事过而后知,则与无智者齐矣。
  •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与驽骀同。
  • 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风骤雨无崇朝之威,暴涨狂澜无三日之势,催迫促调非百板之声,疾策紧衔非千里之辔。人生寿夭祸福无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 始廉而终污者,其廉亦谓之污,利也;始公而终私者,其公亦谓之私,名也;始刚而终懦者,其刚亦谓之懦,血气也。不为利驱,不为名动,不为血气使,始终其道,动与天合者,君子也。
  • 天不能春莲冬菊,是以圣人不违时;地不能洛橘汶貉,是以圣人不违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不违我所长;圣人不能使鱼飞禽驰,是以圣人不违人所长。
  •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然而善谋。
  • 鹖夜鸣,无益于明。
  •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 高墙丰上下,未必崩也,流潦至,坏必先矣;树木根核不深,未必撅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
  • 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
  • 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
  • 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
  • 衣而不裳,未知其可也;裳而不衣,未知其可也;衣裳,其顺矣乎!
  • 用之当,桔梗、芣生之;不当,金玉毙之。
  • 居上贵宽,太宽则弛;临事贵简,太简则漏。故曰宽而栗,又曰居敬而行简。
  • 非其地而树之,不生也;非其人而语之,弗听也。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如聚聋而鼓之。
  • 人鉴于渴也,饮水而盈石焉,乃反困于饮矣;鉴于寒也,过裘而重袭焉,乃反汗于衣矣。天下事取其适当而已。有鉴而矫之太过,则一弊革而一弊复生,徒使后之人相鉴于无已也。
  •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 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
  • 材木大小各异,小与小相得,斗室亦坚;大与大相配,广厦尤壮。若合抱之梁,拱把之柱,则岌岌乎不支,不均故也。
  • 探燕巢而求凤卵,搜井底而捕鳣鱼,虽加至勤,非其所有也,不得必可施用,无故消弃日月,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铢之益也。
  • 取火泉源,钓鲤山巅;鱼不可得,火不肯然。
  • 得欧冶,授以剑材,不授以铸法;得俞跗,与之药物,不与之药方:得欧冶、俞跗与不得欧冶、俞跗均也。
  •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
  • 时之得也,则飘乎犹应龙之览景云;时之失也,则荡然若巨鱼之枯崇陆。是以智者藏其器以有待也,隐其身而有为也。
  • 雨,一也,春则生,秋则枯;风,一也,春则展,秋则落;雪,一也,冬六出则益,春五出则损。
  • 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 钻燧之火,勺水可灭;鹄卵未孚,指掌可縻。及其乘冲飚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
  • 微烟起于萧墙,而飙焚徧于宇宙;浅隙发于肤寸,而波涛漂乎四极。
  •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 君子慎始。差若豪釐,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 木之将蘖,火之始荧,手可掣而断,露可滴而灭。及其炽也,结条凌云,煽熛章华,虽穷力运斤,竭池灌火,而不能禁,其势盛也。
  •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突泄一熛,而焚宫烧积;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主过一言,而国残名辱。
  • 百寻之室,焚于分寸之飚;千丈之陂,溃于一蚁之穴。
  • 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
  • 剸高马以适卑车,削附踝以就褊履,断长剑以赴短鞞,割尺璧以纳促匣。
  • 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 弹雀则失,射鹊则失雁。
  • 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 树木数徙则,虫兽数徙居则坏。
  •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
  • 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
  • 灏灏之海,济,楼航之力也。航人无楫,如航何?
  • 昼无事者夜不梦。
  • 冲飙焚轮,原火所以增炽也,而萤烛值之而反灭;甘雨膏泽,嘉禾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 必死之病,俞附、越人所无如何;朽木铅铤,班输、欧冶所不能匠也。
  • 冲风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乎颓;烈火燎原,而燥卉先焚;龙碗坠地,而脆者独破。
  • 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
  • 五玉不能自剖于嵩岫,腾蛇不能无雾而电征,龙渊不能勿操而断犀兕,景钟不能莫扣而扬洪声。
  • 捐玄黎于洿泞,非夜光之不真也,由莫识焉;投彤卢而不弯,非繁弱之不动也,坐莫赏焉。
  • 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着陷坚之功,飞菟待子豫而腾,俊民值知己而宣力。
  • 南威、青琴,姣冶之极,而必俟盛饰以增丽;回、赐、游、夏,虽天才朗,而实须坟诰以广智。
  • 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青不治,则纯钧之劲不就。
  •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緆,则行者皆止。
  • 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礛之工而后明;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
  •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 鸷鸟之击也,必匿其爪;猛兽之抟也,必潜其形。
  •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
  • 背源之水,必不能扬长流以东渐;非时之华,必不能稽辉藻于冰霜。
  • 止波之修鳞,不出穷谷之隘;鸾栖之峻木,不秀培之卑。
  •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 狐剌之凿,虽公输不能善其枘;畚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
  • 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埆者其地不育。
  • 暑之将退也,先燠;天之将旦也,先晦。投丸于壁,疾则内;射物,极则反,不极则不反也。
  • 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瘖,必弗食。
  •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则患可解也。
  • 铄金在炉,庄蹻不顾;钱刀在路,匹妇掇之。非匹妇贪而庄蹻廉也,轻重之异而利害之分明也。
  • 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
  • 楚国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 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
  • 楚王好小腰,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
  • 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
  • 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焉。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
  • 鹦鹉能言,不离飞禽;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邑名胜母,曾子不入;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名也。
  •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
  • 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教剑者有法,及其能剑,忘其法并忘其剑矣;教泅者有诀,及其能泅,忘其诀并忘其手足矣。未忘法而用剑者,临战斗而死于剑;未忘诀而习泅者,临江湖而死于泅。
  • 闭门看古方三年,知天下无病不可治;及其出而用药疗病,知今古无方可用。此无他,闻见力极则止,至于应变,则无有穷尽。
  • 若夫美玉不出重岫,良弓不凿百札,骥騄不服朱轩,命世不履爵势,则孰知其能摅符彩之耀晔,顿云禽于千仞,骋逸迹以追风,康庶绩于百揆乎?
  • 神农不九疾,则《四经》之道不垂;大禹不胼胝,则玄珪之庆不集。
  • 能读千赋则善赋。
  •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人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以圣贤之道当人易,以圣贤之道慎独难;以圣贤之道口耳易,以圣贤之道心得难;以圣贤之道处常易,以
  • 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鲉虾于迹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重江河之深,而不知吐之者昆仑也;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
  • 沟浍之流,不能运大白之艘;升合之器,不能容千钟之物。
  • 蹄洼之内,不生蛟龙;培之上,不植树柏。
  • 宇宙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不履之多也;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
  • 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
  • 远视千里,不见黑子;离娄之明,无益于光。
  • 人到无所顾惜时,君父之尊不能使之严,鼎镬之威不能使之惧,千言万语不能使之喻,虽圣人亦无如之何也已。圣人知其然也,每养其体面,体其情私,而不使至于无所顾惜。
  • 釜概之于量也,不能以容于所不受;寻墨之于度也,不能以及其所不至。
  • 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埵堁,远之故也。
  • 明月之夜,可以远视,不可以近书;雾露之朝,可以近书,不通以远视。人才性亦如是,各有不同也。
  • 商风宵肃则絺扇废,登危陟峻则轻舟弃,士戈云扰则文儒退,丧乱既平则武夫黜。
  • 勿以拙陋曰道之质,当乐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当乐轻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当乐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广,当乐要急;勿以幽忧曰道之寂,当乐悦豫。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之矣;外是者谓之訒,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
  • 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
  •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 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以其有实也。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 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青不治,则纯钧之劲不就。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 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不可使如止水,水止则不清;不可使如凝胶,胶凝则不并。
  • 犹之买马然,不论其足力,而以色物毛泽而为仪,则厩无走马矣;犹之售玉者然,不论其廉贞温粹而无瑕者,而以大小径广为仪,则箧无连城矣。唯士亦然,论士不以其才,而以势地为仪,则伊尹、仲父不立于朝矣。
  • 分享到: